人民日报:请开放公园 给市民多一点公共空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1日17: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作者:刘成友 不久前,某省颁布该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规定国有公园必须免费供市民晨练晚练。可是条例最初实施的几天,晨练的市民还是吃了公园的“闭门羹”。在当地媒体监督和有关部门协调下,公园的大门最后才不得不对市民敞开,但却规定晨练时间为5点到6点半,而且必须要凭该市的身份证和暂住证才能进入,市民对此很有意见。
公园是公共场所,是私人空间之外的公共空间的一部分。长久以来,园林部门建设和维护公园,同时也靠卖门票获取收益。人们即使花钱买票都要进公园,可见公园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公园景色优美,赏心悦目,怡情养性,也正因此,青年男女才来这里而不是跑到集贸市场上谈恋爱,老人和孩子才来这里而不是跑到大马路上健身或戏耍。公园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休闲娱乐环境,这也是城市创建精神文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深层次上,公园之类的公共场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理想环境,对提升人的文明意识和公民素质至为重要。像广场,不仅让人们休闲娱乐,也有助于人们的交流,消除隔膜和孤单,从而打破大城市由钢筋水泥所构筑起的丛林屏障。酒吧,不仅是人们饮酒交流、放松心情的专门处所,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包容意识和开放精神。咖啡厅则让平和宁静的心绪在咖啡的清香里潜滋暗长。几个世纪以前,英国的笛福写《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写《格列佛游记》,都是在咖啡馆里把初稿朗诵给听众的。公园,则让人们亲近大自然,唤醒人的青春和活力,也有助于在开放的空间里培养人们的公德意识和爱心。一个负责任的现代文明公民,不正是需要这些基本的精神和意识吗? 遗憾的是,在不少地方,城市的发展挤压了本应属于广大市民的公共空间。绿地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摩天大楼;公园变小了,围堵它的是商场和店铺;仅有的公园还要想出各种办法来限制人们的进入,市民的活动范围真是小得可怜。如果说咖啡馆和酒吧都是私人所开设的用于赢利的场所,那么公园和广场一样,大都是由政府建造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场所,对晨练晚练的市民开放,更在情理之中。不仅如此,还应提倡公园完全对社会免费开放。社会学理论认为,在公共空间里,公众有进入权和变更权,就是说,人们不但可以进入,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公园提出一些合理的使用和变更要求,街心公园可能会被临时布置成义务宣讲的场所,公园一角也可能是举行防艾滋病宣传的讲台。公园方面应积极配合这样的进入和变更。 公园免费向社会开放,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且不说发达国家,即使国内一些地区,像杭州西湖周围的公园,也是几乎全部免费开放,并没有听说因为不买票而挤破头。公园免费开放,不只是表明园林部门的姿态,最重要的还是显示出当地的开放胸襟和现代意识,表明当地服务群众、经营自我、树立形象的能力。为群众提供良好环境,吸引来更多的人,大家舒心开心,人气旺,名声大,还愁不人财两旺?如此描述这个因果链条好像长了点,最简单而明白的道理是:门槛少了,空间宽松了,经济发达了,公民意识增强了,离真正现代的文明社会也就为时不远了。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