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唐海普通农民倾家荡产造飞机 只为方便喷洒农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0:08 燕赵都市报

  新闻提示:

  1998年夏日的一天下午,唐海县农民郑盛来背起喷雾器给自家的稻田打农药。天气炎热,稻田面积又大,打药可是个累人的体力活。郑盛来动了心思:要是能有一架小飞机喷洒农药就好了,这样既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还可以为自己增加收入。对于别人来说这种想法可能只是一个

  闪念,但是在天性倔强的郑盛来身上就不同了。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普通农民从此走上了制造飞机的道路。

  昨天是腊月廿三,农历小年。一大早,记者就到唐海县十农场寻找郑盛来,当地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个造飞机的“魔怔”,“那就是郑盛来的家。”顺着好心人的指点,记者看到了公路边一幢漂亮的二层小楼。

  飞机印象

  郑盛来父子刚好在家,听说是来采访飞机的,他们热情地把记者请进屋。飞机就停放在楼后的一间仓库里面,机翼已经被拆了下来。飞机机身是玻璃钢的,长4.5米,翼展6.35米,机身高2米,动力来源是一台60马力旧“达契亚”汽车发动机。

  老郑的飞机很简陋,发动机暴露在机身上面,粗糙的螺旋桨,尤其是看到旁边的改锥、锤子等工具,一切都与记者的想像相差很远。这能飞起来吗?看着老郑那热情劲,记者话到嘴边没好意思说出口。

  直升机“流产”

  1998年,37岁的郑盛来经营着摩托车销售商店和修理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郑家两层的小洋楼矗立在公路边,在十里八村也算数得着的富裕户。一产生造飞机的念头,郑盛来没跟任何人商量就把自家的一辆“湘江750”摩托“肢解”了,拆下发动机仔细研究。

  那段时间,郑盛来白天在摩托车修理部忙活,晚上就回到自家后院的一间仓库里面对着那台旧摩托车发动机“琢磨”。郑盛来当时的想法是,直升机不需要跑道,操作起来容易。当时家人都发现他变得怪怪的,他对妻子解释说,摩托车坏了,要拆了大修。这个谎一撒就是大半年。

  1999年春节期间,郑盛来的直升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试飞。玻璃钢粘成的螺旋桨,自己亲手焊好的架子,由于没有经验,郑盛来的直升机上面甚至没有任何的控制器,但他最终启动了发动机,然而螺旋桨没转几下曲轴就断裂了,试飞失败。

  失败没能使郑盛来造飞机的热情减弱,他又跑到唐山市买了一台发动机准备继续尝试。2000年,一位曾经在空军服过役的乡亲特意过来看郑盛来的“飞机”,他不住地摇头:“这样搞(造直升机)不行,你还是弄水平固定翼飞机吧。”

  吃一堑长一智

  制造机身花费了郑盛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的方法是用石膏做出机身的模型,然后在外面一层一层粘玻璃纸。2002年11月份,当郑盛来已熬成“老郑”,玻璃钢的机身也完成了。

  2003年正月初三,老郑和儿子郑小双“偷偷摸摸”地把飞机推到了空地上。那是一架下单翼飞机,发动机在机头部位。老郑把油门开到最大,飞机一动不动,这次不仅曲轴折断,连发动机和机身都报废了。

  2003年,老郑的外甥也加入到制造飞机的工作中,老少三人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到年底的时候又一架飞机造成了。这次老郑对飞机进行了改进,发动机和螺旋桨移到了机身中部、驾驶员身后。

  2004年春节前半个月,老郑试飞自己的新飞机,这次飞机终于可以向前滑行,之后便在地面上缓慢地打转。正当坐在驾驶舱里的老郑尝试着调稳飞机的时候,发动机突然冒出一股白烟,发动机又报废了。

  后来,老郑将机翼调整为上单翼,来到正在修建的公路路基上面试飞,由于夜间天黑,又缺乏照明设备,飞机撞到了路障上,机身报废。

  几秒钟的飞翔

  去年年底,老郑父子俩背上铺盖,带上干粮,在唐海八农场的一片水塘边上搭起了一个窝棚,准备“持久战”。老郑心中有数:人们议论我这么多年什么也干不成,我非要弄出点模样来。

  前前后后试飞了5次,2005年元旦前的最后一次,老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时,经历连续失败的老郑决定“打道回府”,儿子郑小双已经先搬着东西回了家,老郑心里盘算:就剩我一个人了,再试最后一次。

  飞机先缓冲滑行了约300米,发动机不断升温,机头不住地摇摆,老郑拉起了操纵杆,起来了!还没来得及兴奋,传动皮带冒出白烟,老郑赶紧松开油门,飞机落回到冰面上,由于没有减震,前轮爆裂。

  据老郑回忆,当时飞机离开地面有两三米高,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老郑实现了飞翔的梦想。朴实的老郑对于这次“起飞”没有过多的形容,但是记者可以感觉到他内心的兴奋和激动。

  造飞机“烧”净家产

  自从老郑开始造飞机以后,没有一个家人不反对,但是他自己有主意:你说你的,我弄我的。白天在摩托车修理部干活,晚上造飞机,凌晨1时之前几乎没睡过觉。

  “老郑放弃了一切工作,全心地制造飞机,家中的收入大不如从前,幸好有朴实的乡亲帮助,要不他们一家连饭都吃不上了。”一位熟悉老郑的邻居说道,老郑的妻弟供应大米,一个种菜的乡亲给蔬菜。老郑也对他们感激不尽。

  说起这么多年全家在飞机上到底投入多少钱,郑小双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小双中学毕业后在家里销售摩托车,父亲搞修理,日子很是殷实,但是现在已经困难得不能再困难了。

  小双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靠摩托车修理每天可以收入100多元,造飞机最吃紧的时候一天要投入200多元。前几年,全家每年的收入有三四万元,都投进去了,现在除了交电话费和电费,什么钱也舍不得花。

  小双曾经有一辆崭新的面包车,在去年最紧的时候,一咬牙开到车市上就卖了,到现在他还保留着与爱车的合影。

  我们没有见到小双的母亲,据说她正在修理部盯着,这是郑家惟一的经济来源。“一天,我妈跟我爸说,盛来啊,我还有一个结婚时陪送的金镯子,你拿去当了吧。”说到这里父子二人抱头痛哭。

  “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可卖了,就剩下这栋房子了。就是砸锅卖铁,我也支持我爸!”

  造飞机重于过年

  对于郑盛来的行为,乡邻们很不理解,认为他不务正业,是个败家子。

  但是当老郑将飞机推出院子展示全貌的时候,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围观。邻居们不住地打听:怎么样了?飞起来了吗?一位大娘就表示,人还是有点想法好。

  采访结束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小年的鞭炮声响起,而郑家则冷冷清清。和着鞭炮声,郑小双说了一句话:“什么大年、小年,我们造飞机最要紧。”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