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小康》杂志:你愿意跟市委书记做邻居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0:10 《小康》杂志

  《小康》杂志本期“考官”地点:山东寿光

  本刊记者 颜剑 报道

  特约记者 张文骐 摄影

  【编者按】

  有学者认为,“官”与“民”这二者的关系,可算是中国政治学的基本问题。通俗一点的说法则是:官民关系定则天下定,官民关系乱则天下乱。此说不无道理。在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人们也正在重新诠释、构建一个全新的官民关系。而“小秦考官”这一栏目,即意在为读者提供此种记录。

  在公开场合,中国各地的官员都显得比较低调,这使得人们对当地官民关系的解读总带上些暧昧感。因而在这里,我们试着撩开官员这个职业群体的神秘面纱,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民间的角度去体验、去感悟、去理解。

  问题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采访地点和受访者则出于随机的选择。或许我们的观察只是浮光掠影,或许我们的描述仅是一鳞半爪,但相信它总有着可取之处——

  问:你知道市委书记是谁吗?

  答:老徐。

  “我们书记是老徐,徐振溪啊。”正在寿光市人民广场上扫地的陈女士说。记者在寿光市街头及近郊随机访问了众多市民和村民,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报出他们“一把手”的名字来。

  徐振溪今年50岁左右,2001年初出任有“全国一号菜篮子”之称的山东省寿光市的市委书记。而据介绍,寿光市这几年在全国百强县(市)的排名中连跳了43名。2003年,寿光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3名。

  在寿光,很少能看到传统的小麦地或者稻田,一眼望过去全是密密麻麻的大棚。一位农民告诉记者,去年一个大棚能为他带来一万多元的纯收入,“往年收成好的时候,有的大棚还能挣到十来万呢。”不过蔬菜经济发展虽然很好,也只提供了10%的地方财政收入,徐振溪的口号是“工业立市”。2004年,已经有两家企业、三只股票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老徐这个人不错,有魄力,胆子比较大。”开了8年多出租车的陈先生说。记者问:“不错表现在哪里?”陈答:“你看看寿光的路和市容就知道了。有几个县级市能有这样的规模呢?2002年的时候,我们这里就已经领先全国实现村村通柏油公路了。”

  调往寿光之前,徐振溪原为山东潍坊市公路局长。到任寿光市委书记后,他发挥起了原有的专长,把道路和城市建设作为其工作的重点。2002年完工的村村通柏油路,总长399.5公里,投资8339万元。

  寿光市城区方圆37.5平方公里,从市中心到二环至少要20分钟的车程。入夜,二环路上灯光耀眼。“曾经有人在两年后第一次回家的时候,都找不到家在哪里呢。这就是寿光城市发展速度。”当地一位记者介绍。

  问:你在什么场合见过他?

  答:夏天的早上,经常见到老徐和他夫人在渤海路上散步。

  2000多米长、全部以大理石铺设的渤海路是这个小城最为豪华、人气最旺的街道。据说在山东,这样以大理石铺设的道路仅有两条,另外一条在济南。在渤海路上开服装店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这里经常看见老徐带着家人散步。而在富士木业上班的老郑也说见过老徐,“他来我们厂视察过好几次。”

  问:如果路上见到老徐,你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吗?

  答:不会。

  在记者随机访问中,有近5成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主动与市委书记打招呼,因为不知道打完招呼后说什么好。有近3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主动跟老徐打招呼。理由是徐这个人不错,架子不大,又是市领导,应该主动问候他。

  很多寿光人包括当地一些基层官员都认为他们的市委书记没有官架子。圣城街道办事处的一位官员表示,徐书记一般情况下不板着脸孔待人。跟人谈话时,说两三个小时不会让人打瞌睡,相反还能学到不少东西。

  问:你们市委书记家住哪里?

  答:说不清楚。

  近3成受访者说是在寿光,但不知道具体在哪里。4成说是在潍坊。据寿光市委宣传部官员告知记者,徐振溪家在潍坊(寿光是潍坊下辖县级市)。徐在寿光有住所,但是家却在潍坊。从这多少可以看出,对老百姓来说徐还是有些神秘。

  问:你愿意跟老徐做邻居吗?

  答:这个假设不成立。

  记者问也是开出租车的王先生:愿意跟老徐做邻居吗?他说:“你这个假设不成立。没有这种可能让我们去选择的。领导住的地方肯定不会跟我们在一起。”

  大部分受访者同样表示了这种看法,并且表示,即使有这种可能,他们也不太可能愿意与徐振溪做邻居。为什么不愿意呢?近3成的人“说不清楚,不好说。”近5成的人则把答案转回到了假设的不成立上面。

  而许多受访的机关工作人员则表示,要是有这个可能,他们愿意跟徐书记做邻居。今年51岁的鲁桂兰(化名)2003年从市直机关退居二线后,在人民广场附近开了一家小画廊。她说,要是有可能,愿意跟徐书记做邻居,理由是“徐为人不错,又没有官架子”。

  那么,如果和老徐这样的邻居发生矛盾怎么办?“没想过,应该不会有什么矛盾吧?”

  问:如果你所在选区进行投票选举人大代表,你是否愿意投他一票?

  答:应该投他一票。

  近9成受访者的答案是:如果有这样的可能,“应该投他一票”;“肯定会选”。那为什么要投他的票呢?这些受访者表示,“老徐做的事情是看得见的。而且就从没听说过关于他的不好传言,口碑不错。就应该选他。”

  受访者对徐振溪施政能力和水平的评价比较高,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不错、很聪明、能力比较强、有魄力。在离市区20多公里的王高镇中学任教的唐老师说:“老徐来的这几年,教师工资从未有过拖欠。并且待遇还行,每月有1300多块吧。我们觉得他做的不错。”

  “修路”“搞城建”——这是众多受访者评价徐振溪时提到最多的字眼。据说,徐振溪曾经在一次会上公开对寿光的官员说:“我搞拆迁,决不找公安帮忙。”

  其实说这话的时候,徐振溪正面临不小的压力。一方面,他搞道路与城市建设的步子太大,当地许多老干部对他产生了争议。另一方面,寿光七分大棚三分田的农业用地布局要让拆迁付出较高的成本。不过几年下来,寿光人认为徐的承诺已经实现了。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满意,但暴力拆迁现象确实没有出现。

  “你不觉得寿光的夜景比潍坊都要好吗?”一位市民反问道。但记者也遇到了一位对徐振溪颇有微辞的市民,他指着路面和路灯对记者说:“搞这么多的花架子干嘛?有必要搞这么漂亮吗?”

  在本刊记者看来,一位《寿光日报》的记者给徐振溪和他的同事们作出的评价比较客观、中肯。他说:“总体感觉这届领导班子不错,只是最近发生了几起火灾事件让领导们烦心,不过我觉得应该给他们80分。”

  调查问卷

  1.你认为寿光这几年的城市建设______

  A.步子很大、规划欠佳 13%B.速度较慢、需要加快 10%

  C.总体上不错 80%D.无法回答 17%

  2.你觉得寿光的发展前景如何?

  A.前景很好 75%B.前景一般 20%

  C.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5%

  3.你现在种大棚收入如何?

  A.比以前挣的少了 60%B.比以前多 20%

  C.差不多 15%D.说不清楚 5%

  4.你去政府办事的时候,你的感觉是_______

  A.效率挺快,办事人员态度也不错 52% B.热情比以前要差 14%

  C.效率太低了,态度也很差 10%D.无法回答 24%

  5.你们市委书记是______

  A.徐振溪 100%B.刘中会 0C.王守福 0

  6.你在什么场合见过市委书记?

  A.电视 75%B、 大街 14%C.视察场合 9%

  D.其他 4%

  7.你愿意跟市委书记做邻居吗?

  A.愿意 15%B.不愿意 75%C.没想过 10%

  8.如果你所在选区进行人大代表投票,你是否愿意投书记一票?

  A.肯定会选 29%B.应该投他一票 60%

  C.不会投 10%D.说不上 1%

  9、请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你对市委书记印象______

  “菜篮子”:寿光“要术”

  本刊记者 颜剑 文

  “那个地方不错,那里的市委书记徐振溪很厉害。”甫抵山东潍坊,一位在市政府工作的朋友得知记者来意后说。寿光为潍坊下辖县级市,但其名气相比并不逊色。在寿光市区,大理石铺就的步行街、近20000平方米的人民广场、牡丹园、宽阔而整洁的街道、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等等,这一切都显示着富庶。

  寿光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古代“农圣”贾思勰的农学专著《齐民要术》即在此成书。黄帝时期之史官仓颉也系今日寿光人,据传其发明了文字,号称文圣。故而寿光为了纪念这一段佳话,市区原寿光镇在2001年改名为圣城街道,市区也常被简称为圣城。今日的寿光,农村遍地都是蔬菜大棚,这和当地众多的蔬菜交易市场一起,为“全国一号菜篮子”的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冬日下午四点,农户们纷纷把厚厚的草苫铺在大棚上。

  照看一个蔬菜大棚并不需要很多人,寿光许多的农户家里都是一个人在工厂里上班,一个人照看着大棚。当然,种大棚还是非常辛苦的,要一年四季不断地有新鲜的蔬菜供应。一年到头,农户们得不停地种上新苗、培育、翻土、翻晒大棚。

  到了可以出菜的季节,每天就送上好几车蔬菜去批发市场。许多人购置了三轮机动车或者是小货车运菜。有人甚至说,寿光农村家家户户差不多是都有“车”了。这其实有所夸张。不过如果你下午5点多往城外走,乡村公路上一道接着一道迎面而来的汽车远灯会眩得你的眼睛都无法睁开。这些不太“礼貌”的汽车,自然就是运菜的小货车或者小面包车。

  寿光是个巨大的“菜篮子”,但其地位已经受到外地的冲击。“大棚蔬菜”最初从寿光发起,许多地方都是从这里学习了技术后,反过头跟“师父”竞争起来。寿光的农民感受到了这种竞争的存在,许多人都表示:现在的生意没有以前好做了。以前有的大棚还能挣10多万元,而现在一个大棚一般就挣1万多元,最多2万元左右。

  寿光搞大棚蔬菜已经15年以上,经历了大棚蔬菜市场的“黄金时间”,按道理说,这里大部分农民应该有着可观的积蓄和消费能力。但记者在乡下采访时,却很少发现有如江浙富庶农村随处可见的小洋楼。不知是生活习性使然,还是因为这里的农家不喜欢张扬?寿光的民风淳厚,经济的迅速增长并没有消磨去人们淳朴、豪爽的性格,逐利的品性在他们身上也没有更多的凸显。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