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该怎样教孩子学孔融让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4:14 新京报 | ||||||||
作者:孙藜 近日在诸多报刊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一份失落的传统文化名单”,其中就有“孔融让梨”。当时浏览过去未曾留下什么印象。近日到朋友家做客,却引发了对“让梨”的一番思考。
朋友夫妇都是知识分子,妻子还是小学教师。一个正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生得聪明伶俐。当天央视的少儿频道恰好在播“孔融让梨”的动漫,虽已少了很多说教,但故事梗概与20年前我听的一模一样,结论也是“孔融被大家称赞为懂事的好孩子”。 朋友的妻子便问孩子:说真话,你想要哪一个?一再叮嘱“说真话”下,女儿怯生生地说:我想要最大的。我们三人几乎同时哈哈大笑。朋友夫妇都对女儿肯定说:就要最大的。 隐隐也有一丝担心:这样教她,合适吗?朋友说: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用不着担惊受怕。想了想又说:其实,真正让我给她讲道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讲啊。为什么?朋友想了想又说:我们的价值观也还没有建立起来呢,不是吗? 回来后觉得这件小事颇有深意。 首先说我的担忧。“永远只要最小的”隐含着一种分配上的牺牲精神,且不说在现实面前难以行得通,单就这个说教隐含的前提,也有很多问题———“年龄”似乎成了衡量合理与否的标准,对吗?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教给孩子“永远只要最大的”,似乎有点承认“自我中心”甚至“弱肉强食”的合理性了。 再说朋友的困惑。大概他的困惑与我的担忧一样,我们无法否认牺牲精神是一种值得追求的道德,“尊老爱幼”也永远是应该提倡的美德,但我们都是普通人,孩子未来进入社会也一样,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现实面前保持一种“时时准备牺牲”的、超过一般水准的道德?再说,“牺牲”的道德与“公平”的道德,不也存在冲突吗———凭什么,该让我牺牲? 后来再想,觉得朋友的做法不失明智,因为他们带给了孩子一种相冲突的说法。其实,无论是央视的说教,还是我的担忧和朋友的困惑,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我们都想教给孩子“正确”的东西。我们都担心孩子会被其他的“不正确”的东西左右。 其实,我们都忘记了:所有的一切,都必须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社会从来不是“白茫茫”的干净,也不是“乌压压”的教育,在于教给孩子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担当的能力和勇气。 我们听着“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却来反思该不该把这个故事再讲下去。很反讽的是,孔融的牺牲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讲故事的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