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邮政储蓄银行再度难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7:22 法制早报

  一波三折。酝酿多年的邮政储蓄银行,刚被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随即就有报道称“今年组建邮政储蓄银行的消息 不实”。

  联想到自2003年以来夭折的种种邮政储蓄改革方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开立的账户总量 将超过2.6亿户、绿卡累计发行近7000万张的邮政储蓄之变,或许仍充满了悬念。

  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强调说:“加大中间业务开发力度,尽快形成规模,促进邮储业务结构的调整。”

  君珂

  银监会的设想

  “银监会今年将根据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同步推出邮政储蓄改革,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将其依法 纳入银行监管体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监会最近召开的2005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了这一信息。

  寥寥几语,没有具体时间、没有改革细节,但其效应却迅速被市场放大。

  邮政储蓄或许是唯一一家没有不良贷款的,尽管它的身份还有待界定,因为有人称之为“不是银行的银行”。这也是 业界看好它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由于存款余额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其规模排名更是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列的“老五”。

  此外,邮政储蓄拥有3.2万处分支网点,其势力更是渗透到了大江南北;仅个人账户,数量超过了2.6亿户。相 比之下,虽其分支机构不及中国农业银行的3.7万处,但却高于中国工商银行撤并之后的2.2万处。

  值得一提的,是邮政储蓄的历史。早在1919年,邮政储蓄就在中国诞生。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与邮电部1986 年宣布开展邮政储蓄业务时,特地表明这是“恢复”。之所以恢复,其初衷在于,利用邮政系统的网络优势,来聚集社会闲置 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既然是聚集资金,邮政储蓄显然就没有了发放贷款的义务。自此,邮政储蓄一直奉行“只存不贷”的原则,而其汇聚 的亿万资金,也都转存到人民银行,由此获得高额利差,成为邮政储蓄的独家“致富门路”。对此,邮政部门自然乐不可支, 成本低不说,风险还小。

  这样的一个“金融鼻祖”,在中国一直享有“特权”,似乎也顺理成章。但是,这可累及了央行;储蓄存款余额越来 越像个天文数字,央行的负担也就更加沉重。此外,还不断有批评说,邮政储蓄导致了农村金融的“真空”,因为邮政储蓄大 量在农村地区吸收存款,每年都有数千亿的资金,通过这一渠道从农村流向城市。

  2003年,关于邮政储蓄的前程,一时显得格外紧迫。

  当年,央行再度提出的一套邮政储蓄改革的方案。其中,对邮政储蓄的资金进行了划分:当年8月1日之后新增的邮 储转存到央行的转存款,按金融机构当时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即1.89%计息;同时,邮政储蓄的主管方——国 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还可按照市场利率自行运用这笔资金。而8月1日以前的转存款由央行按照当时4.1%的转存款利率执 行。

  仔细研读这一方案,实际意味着邮政储蓄不能对2003年8月1日之前的资金自主运用,在另外一个层面上,这也 是当时央行基础货币回笼的重要举措,此举意在抑制露出苗头的通货膨胀。

  央行最终没能竞争过当时的国家计委(今国家发改委)。不过,国家发改委2004年提出的改革方案,至今同样未 见行动。

  转机出现在2004年5月,成立不足一年的银监会突然发力,在其“关于印发《邮政储蓄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中,要求邮政储汇局对本系统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开展全面清理,并作出专题报告,限时上报银监会;而《暂行办法 》中,则明确要求邮储与邮政业务应实行“财务分开和分账经营”。

  及至刘明康的明确表态,邮政储蓄的未来走向已大体明了:这将是一个在银行监管体系之内的、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 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的银行。

  邮政的打算

  尽管外界沸沸扬扬,但身处旋涡的国家邮政局,似乎一直在刻意缄默。

  一个月前的2004年12月21日,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在全国邮政局长座谈会上,回顾了2004年邮政储蓄 的累累硕果:当年6月底,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资金自主运用形成的资产超过了2000亿元。同时,代理保险业 务和国际汇兑业务分别保持了40%和100%的年增长速度。在当年邮政储汇的全部业务收入中,自主运用和中间业务收入 的比重已占到18%。

  谈及2005年的主要工作时,刘安东提出了“提升能力,多元发展金融类业务”的思路。

  其设定的目标是,力争实现储蓄存款余额新增1500亿元、绿卡异地交易和汇兑金额超过万亿元、代理保险代收保 费400亿元的年发展目标。在储蓄业务上,要进一步加强骨干网点、自主服务终端等服务渠道的建设,提高自然吸储能力。 要抓住绿卡统一版本的契机,大力发展绿卡业务和中间业务,为广大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

  由此判断,国家邮政局还对邮政储蓄寄予厚望。2004年,邮政金融业务实现收入达到265亿元,其中65亿元 是自主经营所得。这也难怪,尽管外界对邮政储蓄改革的说法年年有,国家邮政局看起来却始终不为所动了。

  不为所动的表象之下,是国家邮政局的自我革新。在2003年底的全国邮政局长会议上,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强 调说,“加大中间业务开发力度,尽快形成规模,促进邮储业务结构的调整。要扩大邮储资金自主运用渠道,探索邮储资金服 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稳步提高自主运用资金收益。”

  提出了探索“邮储资金服务三农”及“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无疑是对邮政储蓄导致农村金融“真空化” 的现实回应。

  尽管邮政储蓄优势明显,但其缺点亦多。由此,自我革新的效应,业界疑虑深重。

  运营多年来,邮政储蓄的一些积弊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首先,以最为人看重的人员素质为例,此前的有关统计显示 ,邮政储蓄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中,高中级以下居然占了79.85%,大专占16.57%,大学及以上仅占3.58%。 这样的学历结构,意味着邮政储蓄将在从业人员的培训或是引进人才方面颇费思量。

  同时,由于邮政储蓄多年来只经营品种单一的存款业务,而对贷款业务、货币市场业务等均未涉及,这与深谙经营之 道且历练已久的商业银行相比,显然有些“小儿科”。

  所以,邮政储蓄如果转变为银行,仅在缩小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差距方面,也将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