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建设突然提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7:22 法制早报 | ||||||||
张刚 2004年12月,浙江省工商局以“突然死亡法”的方式,宣布了262家企业“信用破产”,并依法吊销其营业 执照;仅隔几天,杭州市也公布8000余家“信用破产”的企业名单,并将其从合法经营者名单上剔除。
1个月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戴根有公开表示,目前,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设重点应是建立服务于金融市场 的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体系;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诚信体系的法规建设,对全国诚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作出进 一步规划,升级全国企业信贷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联网。 “《征信管理条例》(草案)我们早就做出来了,2002年上半年就报到国务院了”,戴根有此前告诉记者,“但 是现在,关于征信的内容我们还不能说,而且现在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以央行为主进行信用体系建设。” 话虽如此,央行却一直在探索信用体系建设。2003年7月29日,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鲜明地提出,“在以人民 银行现有的企业信贷征信系统基础上,成立一个独立于人民银行的第三方的股份制公司。” 央行对征信的关注也由来已久。 200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央行牵头,原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信息办等16个部委 及国有商业银行人员,成立“国务院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专题工作小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征信法规、编制征信行业 技术标准和提出全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 之所以“由央行牵头”,是因为早在1997年,央行即开始筹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2002年底,实现了全 国联网查询;2003年5月底,该系统录入近400万个借款人各项人民币贷款11.2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人民 币贷款余额的79%。 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处起步阶段的中国,央行的探索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据说,由于企业和公众信用观念淡薄,失 信问题严重,有专家估计,2001年中国企业因失信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元。 对此,戴根有表示,“不知道他们怎么算出来的?我们还没做这方面的调查。”数据未被认可,但中国信用体系缺失 严重,且成为制约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制度性瓶颈,已是共识。 最新的消息是,央行有意将中央信用信息基础数据信息库落户上海。 尽管央行试图将《条例》做得较为完善,但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吉耀看来,还是有一定片面性的, “它肯定与贷款有关,别的方面它也做不了,毕竟它的服务对象主要还是商业银行等的金融机构。”毕吉耀的依据在于,由于 目前的信用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未来,央行的信用体系不会也不可能覆盖全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