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为弱者代言别连缺点也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05:11 中国青年报

  作者:周彪

  据《华西都市报》1月31日报道:在成都住了近50年、来自重庆的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成都市人大代表李映发日前提出《对入市流动人口进行城市文明“洗礼”》的议案,建议政府对进入成都的流动人口进行城市文明的“洗礼”教育。李映发认为,在成都买了房子的“原住市民”有较高的文明素质,而流动人口则缺乏足够的文明素质,闯红灯、吐痰、损
公物,缺乏基本城市文明习惯,不遵守城市生活秩序,影响城市文明环境。所以,在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今天,这部分“准市民”或“临时市民”很有必要接受城市文明的“洗礼”教育。

  李教授也许没想到这一建议会招来一片“嘘声”,声讨者中有没有“流动人口”或“临时市民”无法查证,但一向触角敏感的评论家反应倒是很强烈。有论者只差没对李教授的人品开火了。好在李教授的议案白纸黑字公诸媒体,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读者自有判断。

  以我之见,李教授的建议并无恶意,所言基本上客观存在。我们应该承认,从整体上说“原住市民”的素质是要比“临时市民”高一些,不管是出于习惯的还是文化素质的原因,这个客观事实不能抹煞。但这并不意味着城市的每一个市民都有较高的文明素养,李教授没有这么说,我想谁也不会这么武断。而“流动人口”,直接地说主要是进城的农民,从整体上说,城市文明素质的确有待加强。我是农民出身,我不讳言农民身上有缺点。李教授所说的那些“毛病”,在我的兄弟姐妹身上同样存在。坦率地说,要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市,不光是身份改变,更要有一种观念和精神上的更新,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让他们接受城市文明的“洗礼”,恰是融入市民社会的捷径。事实就是事实,差别就是差别,根本用不着躲躲闪闪,遮遮掩掩。

  当然,要改变一种习惯和行为得有一个过程,而政府重视和社区介入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外在推动力。在城市日益扩张的今天,农民转化为市民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却没有引起公共事务管理者的关注。

  近年来有一种倾向,只要一说到“流动人口”带来的问题,往往就像捅了马蜂窝,谁开口谁挨骂。进城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是该得到扶助和保护,但不能连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也“保护”起来吧。为弱者代言,当然很高尚,但不能滑到民粹主义的泥坑里去。有人说过:“民粹主义对‘民间’、‘人民’的诗意美化,很容易使人忽略‘民间’的实际状况、‘人民’的世俗化品格和某些难以根治的劣根性。”我们应该从这一论断里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提高进城农民的素质,让他们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市民,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保护和尊重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