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平价药店能否“摆平”虚高药价(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08:47 中国广播网
北京:平价药店能否“摆平”虚高药价(组图)
  1月8日,“天天好”大药房在北京开业,引来众多市民前来采购。 李景录摄

  提要

  平价药店即大型药品零售超市

  大部分药店的价格根据医院定价而非成本来确定

  主管部门应鼓励和扶持平价药店

  最大药市开张

  上百品种被抢购一空

  中广网北京2月3日消息2月2日,记者来到号称京城最大平价药店的“天天好”大药房。正是中午时分,尚未进入大门,就看到陆续走出的五六位顾客,手里的方便袋都不小。一位大妈单是药袋里的一种眼药水就有六七盒,一位小伙子袋子里某个品种的清热解毒类药少说也在10盒以上。进入药店,正在排队的顾客更是大包小包———这里正在为购药的顾客兑奖。这个总共3层楼的药品大卖场,与大型超市没什么区别。每个人都提着购物筐,在货架前将所需药品放入筐内。几个收银台出口总是有两三名顾客排队付款。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午是顾客最少的时候,客流高峰通常在上午、下午和晚上下班后的一段时间,周六、周日的人会更多。

  据健康时报记者杨锐报道,“天天好”大药房的价格再度刺激了人们的神经:药价原来可以这么低!以至于开业第一天便有上百个品种被抢购一空。

  经营方式

  大规模、多品种、低毛利

  传统上,药监部门对经营药店的要求仅为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而所谓平价药店是指药品价格通常低于传统药店的大型药品零售超市,营业面积通常不小于1000平方米、经营品种在5000种左右。平价药店只是为区别于传统药店而出现的一种比较方便的称谓,透露出药店定价合理、经营诚信的理念,以及百姓对这类药店经营的一种评价及肯定。

  北京“天天好”大药房的陈金良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药价的降低是由于经营方式与传统药店的不同形成的。”他认为传统药店的经营充满了“老爷”作风。据药监部门相关人士介绍,传统药店经营中采取的是小规模、少品种、高毛利的方式,而“天天好”采取的是大规模、多品种、低毛利的策略。具体地说:其一,如果每次进购药品的数量大,分摊在药品上的运输费用自然就会降低,降低了成本。其二,进货数量越大,药厂或医药公司给药店的让利就越多,药店的进价自然降低。其三,传统药店多从本地进货,进货渠道单一,且多先进货后付款;而大型药店从全国进货,货比三家后选择质优价廉的品种,使成本再降,且现款交易使供货商对药店再行让利。加之,大型药店由于大物流、资金周转快,则多采取薄利多销使价格再度降低。凡此种种,加在一起,最终造就了平价药店的药品与传统药店相比,“售价比进价还低”。

  浙江“天天好”大药房的行政总监谢骁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京的药品零售业是一个几乎没有竞争的市场。许多药店尽管号称“平价药房”,但只是相对医院的药价而言,“比医院药价低就是平价”。也就是说,北京大部分药店的价格是根据医院的定价来确定的。而“天天好”的价格是根据成本价确定的。

  “破坏行规”

  面临恶性竞争前途未卜

  平价药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同行的挤对和攻击,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现阶段,平价药店在全国的发展并不均衡,甚至还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北京为例,德威治大药房于2002年以低价杀入北京,曾承诺“各种药品平均降价25%”、“把北京市药价拉低10个百分点”。但结果并不如预期,被媒体称为京城连锁药店的“四大家族”———北京医药股份、金象大药房、同仁堂和永安堂———生意仍然很好。然而,“天天好”面对如坚冰般的市场却显得信心挺足。谢骁威认为,北京目前大大小小的1000多家药店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尤其是缺少上规模的药品大卖场。“100多万人口的杭州市尚且有六七家大卖场,何况是有着1000多万人的北京市。”他透露,“天天好”大药房于2005年还将在京城开5—8家,目标是将京城的整体药价拉下10%左右。

  对于平价药店,有关专家认为:平价药店的出现是一种市场发展自身的选择,有其生存的根据和发展的空间。对那些自费用药的病人及部分医疗保险外的病人而言,平价药店确实能给予一些实惠。但总体而言,平价药店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多数还处于一种分散的、单个的发展状态,尚未形成网络化、集团化规模。主管部门应予以鼓励和扶持。

  主要经营非处方药

  对虚高药价影响有限

  有专家指出:由于目前医院仍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占有整个药品销售很大一块份额,药店主要还是以经营非处方药为主。平价药店的出现和发展,在平抑目前虚高药价方面还不足以起到影响全局的作用,对改变现今医药流通体制的作用也还没有充分显示。如果说平价药店的出现对现今医药流通体制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告诉人们:药价其实不应该那么高,从而引发人们对现今药品流通体制中不合理现象的思考:药品流通体制中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对深层次的病灶该对症下药了。

  根据记者掌握的数据,我国公立医院的全部收入中,国家财政拨款的比重只占1/10。九成收入中,医疗技术性劳务收入与药品收入又各占一半。其中劳务性技术收入如护理费、挂号费等是亏本的,而药品的收支是有盈余的,用以补充医疗技术性劳务收入的不足部分——这即是“以药补医”的实质。技术劳务的各项收费价格国家都有明确定价,但药品的价格却可按照现行政策顺加作价。如国家规定医院药品价格顺加幅度在8%—15%之间的话,医院普遍“就高不就低”。且药价越高,按同样的加成率,加价后所得的利益也就越大。但是在药店———尤其是在平价药店,经营者在保本经营的前提下,对于顺加的批零差价收盈,往往愿意“就低不就高”,以求薄利多销。这即是医院与平价药店在经营药品方面所形成的反差。平价药店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着眼在价廉物好;而在医院,却可能选择物优价高的药品。

  如果药品流通的情形在公立医院得不到改变的话,零售市场对虚高药价的影响终究是有限的。解决以药补医还要多久?专家预言:恐怕只有在医院改革收费制度的基础上,药品流通中的分销机制基本建立,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的补偿机制和收费制度才能真正各自到位,医与药的利益才会各归其主。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03日 第五版)
北京:平价药店能否“摆平”虚高药价(组图)
刘小青制来源:健康时报 责编:洪涛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