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延续20天的“火烧灾”事件(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11:53 温州都市报
  繁华的解放街(以前称解放南路),是温州的闹市区之一,这里车水马龙,商铺林立。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路两旁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西面,即自广场路口至五马街口,沿途街面虽经政府部门几度装修,至今基本上还保持原先古典的特色;而路的东面,从县前头口至公园路口,其建筑格调与对面的迥然不同,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现代气息的房子。

  这与38年前的一段往事有关,年龄稍长的市民也许记忆犹新。这就是温州很有名气的“火烧灾”。
延续20天的“火烧灾”事件(组图)
图为当年被烧的情景

  大街东侧 烈火熊熊

  1967年,是全国发动史无前例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在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岁月里,瓯江之滨,白鹿城内当时人们称之为“造反派”或“保皇派”的两派组织,在意见和观点分歧、冲突的情况下,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武斗。

  后来,双方“格斗”场面愈演愈烈。“格斗”方式由棍棒转为枪支。巷内筑起工事,街头设起枪战据点。

  为了逃避这场“血腥的灾难”,多少人背井离乡,多少人在枪林弹雨中含恨死去,多少座建筑物、民房楼群被大火焚烧……

  1967年7月下旬某日,恐怖笼罩着美丽的温州城。当时,两派正用枪支弹药激烈地交锋着。解放南路的路面上,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砰砰”的枪鸣和“嗖嗖”的子弹声伴随着这炎热的上空。

  忽然,这一带最高层(五层楼)建筑的服装公司大楼着火了。熊熊的烈火很快吞噬了整座楼层大量的服装面料。紧接着,一团火球从空中骤然坠落,大火继而殃及毗邻的伊斯兰餐馆、集香居等单位。

  火灾陆陆续续地发生,直到最后一处解放电影院,这一带整整被火烧了20天。最后一天,天气非常干燥,加之周围均是砖木结构的房屋,无情的火焰迅速向四周蔓延,幸亏消防车来得及时,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灾后重建家园已返回原址(即原服装公司大楼后面)居住的几位七十开外的老大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心有余悸地对笔者说:“当时有几个背枪的男子向我们厉声吆喝:‘你们命要否?要命的话快逃,等会儿大火就马上烧到这里来了。’你想想,外面开枪这么厉害,叫我们往那里逃呢?”

  市建筑公司退休职工陈兴发(现年69岁)说:“1967年8月13日,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当天下午1时多,位于县前头的解放电影院和铁井栏部分民房及沿街店屋几乎同时起火。这一天,是整个温州市区大火烧得最猛烈、烧毁面积最多的一天,也是市区大火焚烧的最后一天。”

  据有关史料记载,从7月25日起至8月13日短短20天的时间里,由双方武斗引起的火灾烧毁服装公司大楼、伊斯兰餐馆、金龙大药房、亨得利钟表店、邮电分局、工艺美术公司、新华书店、解放电影院等单位共38个;烧毁房屋计24495平方米,其中受灾居民295户,计房屋10761平方米。

  四座楼房 躲过一劫

  在解放街“火烧灾”中,令人欣慰的是:从县前头至公园路口,温州食品分公司、新华印刷厂门市部(解放前是“锦纶缎庄”)、五交化商店及照相馆等4座房屋奇迹般躲过这场灾难。如今,这4座三层楼房仍屹立在解放南路原地原址上。
延续20天的“火烧灾”事件(组图)
  陈松木站在市区公园路口,指着当年伊斯兰餐馆被火焚烧的遗址,感慨万千。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使这4座房子躲过一劫呢?据原市食品分公司解南熟食门市部刘鸿森先生分析:

  一、食品分公司及北侧3座房屋均系解放前建造,也许是建筑技艺高超和建材用料精湛等原因才免于受难;

  二、沿街店门板用料均是木板,故一一被烧毁。为何独有食品分公司店门安然无恙呢?可能是大门由铁板制成的缘故,所以店面能化险为夷。

  如何分辨哪4座是劫后“幸存屋”呢?刘先生接着回答:“你到实地看一下,那突出地基的房屋均未遭大火焚烧。”

  笔者在现场看到,这4座风格相似的楼房除去外表在去年统一格调修复外,仔细一观察,4座屋基确实比左右店面突出一米左右。

  房屋幸存 屋内遭殃

  那么,这4座“幸存房”的房东当时的心态究竟如何呢?他们会有怎样的回忆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日前特地采访了“幸存房”的房东之一黄志明(现年83岁)老伯及其夫人赵廷英(均系温州市制帽厂职工)。

  两位慈祥老人明白我的来意后,深有感触、滔滔不绝地叙述了38年前的往事:

  “我们楼下是一个开照相馆的。在那非常的岁月里,我们天天提心吊胆。温州局势这么紧张,每天枪声不断,出门相当艰难,一不小心会把命丢了。所以,我们领来工资后要备齐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没料到,两派越战越厉害,除枪声外,附近火灾随时发生。

  “一天,附近一商店着火,幸亏我家门口停着一辆消防车。我夫妻俩遂带上简易的生活用品,率领着自己5个子女,挨着消防车的后部拼命冲过马路,在对面渔丰桥(即现在鼓楼街)一亲戚家中暂且藏身。随后我们全家七口投奔到西门大桥头一彭姓的朋友家避难。

  “双方武斗结束后,我们重新返回家中。当踏上家门时,真被眼前的一幕弄懵了:这一路段,除4座房屋没多少变化外,其余的店面、楼房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只剩下发出令人难闻焦味的外壳。

  “当我们走进屋内一看,除楼上一张木床、一个马桶和楼下一只水缸外,房间里、厨房中的家杂衣物及粮票等计划证券均被洗劫一空,甚至连床上的一条草席亦不翼而飞。”回忆起当年,老人直说“庆幸”。

  边灭大火 边背语录

  市区解放街的街面遭受“火的洗礼”那个时间,温州消防部门救火的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日前,笔者历经周折,通过多种途径终于找到了当年任温州市消防队副队长的陈松木。他亲历过整个救火的过程。当笔者提及解放街当年救火的话题时,现年74岁的老党员陈松木紧紧地握住笔者的双手,激动地打开了话匣子———

  “1967年,我们消防队设在如今人民广场那里。当服装公司大楼、伊斯兰餐馆等地方发生大火时,我们前去救火不到半小时就把火焰扑灭归队了。四顾桥的华大利餐馆就不同了,上午起火火焰刚扑灭,下午又复燃,一天连续出动两次。原因是消防队员当时没有彻底灭断。公园路口的新华书店一次又一次地起火,我们接警后闻讯出动,火速地赶赴现场,每次都彻底地把大火扑灭、救断。

  “当时,我队只有3辆消防车,执行任务时,每辆消防车配备8名消防官兵。消防队员基本上是温州人和湖南人。每当电话报警或在消防队四楼瞭望,我们均用警惕的目光环顾四周天空。眺望到解放南路上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知道又有险情了。我们干警同心协力,迅速各就各位,并立下共同的誓言:为了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赴汤蹈火,甘洒热血。

  “当接到铁井栏医药公司的火警时,正逢两派枪声大作。如何是好呢?时间就是生命,必须果断地下达、执行命令。最后,在我亲自指挥下,我们出动了3辆解放牌大型消防车,从广场路出发,一路鸣笛,一边高举毛主席语录振臂高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为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消防车绕道东公廨、瓦市殿巷、河西桥,最后在兴文里停妥后即投入紧张的战斗。最感人肺腑的是:沿途两旁不敢越雷池一步、站在屋檐下的群众情绪高涨,热泪盈眶,他们激动地向我们鼓掌致意:‘亲人啊———消防队同志,救救命吧!你们快去救火吧!快呀!快呀……’一句句,一字字,这种情景,就连七尺铁打的男儿也会落泪。”

  面对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全体消防战士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其他消防队2辆中吉普与2辆小吉普的支援下,这场无情的大火终于被彻底扑灭了。

  陈老最后说,由于枪战仍在激烈进行中,消防队员各自择路,步行回家。

  政府关怀 重建家园

  为了使受灾的居民早日重回家园、合家欢聚,1968年9月,国家拨款在原来遭受火灾的地基上重新建造了18幢住宅,安置了受灾的居民。
延续20天的“火烧灾”事件(组图)
图为市区解放街“躲过一劫”的4座“幸存房”

延续20天的“火烧灾”事件(组图)
陈松木在消防队门口讲述当年指挥救火的情景。

  此后,我市有关部门先后在解放南路建造了被火魔吞没的沿街店面、楼房。从而,往日的废墟如今再也寻不出半点蛛丝马迹,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座座宽敞明亮、富有现代气息的店面、楼房。过去留给人们的只是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