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何来183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15:23 燕赵都市报

  作者:张培元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一次会议上对某些地方脱离实际,超越经济承受能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进行了痛斥:“目前全国竟有183个城市相继提出了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知道,就连首都北京日前出台规划时也只是定位于‘现代化国际城市’,而达不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准。”(2月2日《第一财经日报》)

  近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城市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如此多城市争先恐后提出创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超越经济承受能力搞城镇建设,实际是在透支和浪费日渐稀缺的发展资源。支撑这种盲目发展冲动的,是狭隘的政绩观和短视心理。某些地方政府为此背上了沉重债务,留下了无穷后患。

  众城市一哄而起争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集中显现了近年某些地方城市建设中“大跃进”、“浮夸风”等病症,暴露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无人把关、无人追责的空白。很多城市之所以敢夸海口,无非是在圈地时无人能阻拦、贷款时无人敢反对。建立在贷款上的花架子工程,创造不了多少经济和社会效益,倒把越来越多的风险堆积给未来,全撂给后任。

  对害人不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进行追责,势在必行。看似没标准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并非没人管、没人问、没人能审批。如果建设部门、国土管理部门、各级发改委和银行都能忠实履职,严守工作防线,地方官员拿不到批文、批不来地、弄不到钱,不敢损害群众利益搞暴力拆迁,他们也不会轻易“向世界一流看齐”。如果地方政府把城市家底全交给群众,让人大来讨论创建计划,面对债台高筑的政绩工程,恐怕也没几个人大代表投赞成票。

  说到底,一些城市创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只是政绩噱头,并无实质内容。笔者以为,创建这样的“国际级”,倒不如把目标降低一点,放具体一些,将视线收回国内。比如小小的苏州市,经济总量已跃居全国第六,其中工业跃居全国第二,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基地。这183个城市不妨都和苏州比一比,创建“苏州型城市”行不行?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