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武汉教授“感动中国” 抗艾先锋——桂希恩(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11:27 汉网
武汉教授“感动中国”抗艾先锋——桂希恩(组图)
  有太多的人比我做得好,大家选我是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希望今后能选出更多在医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年轻人。——桂希恩

  2004年,中国政府在艾滋病问题上表现出的卓识与远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而这一切,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的努力密不可分。因为在关爱艾滋病人和艾滋病防治领域所作的贡献,他荣获2003年度“贝利-马丁”奖。去年6月11日,温家宝总理亲自登门看望他,对他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5年前,桂希恩凭借自己的良知和勇气,拉响了中原地区艾滋病蔓延的警报,并且找出艾滋病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血液传播。

  从医学角度讲,艾滋病仍是不治之症,但桂希恩用自己执着的努力,传播了信任、理解和关爱的人道价值。在他的感召下,艾滋病防治也不再是“孤独者的事业”。而他对待病人的一举一动,也成为业界的“桂希恩标准”。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4十大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活动中,他被评为“十个年度人物”之一,颁奖词评价桂希恩:一个教授做的五年,可以影响中国五百年。
武汉教授“感动中国”抗艾先锋——桂希恩(组图)
桂希恩(左)和病人亲切交谈。

  桂希恩:选择“低调”

  第一次要采访桂希恩时,他马上站起来,边摇手边往门外走,“我就是一个医生,有什么好采访的,我很忙,没时间。”

  从此,“桂希恩不好打交道”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而以后的经历进一步证明,以记者身份走近桂希恩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当我走进艾滋病患者当中,却感觉到他无处不在:在浠水,我翻山越岭敲开一位艾滋病患者的家门,得知桂希恩曾多次到此探访;在汉川,我采访一位吸毒的患者遭到拒绝,是“桂教授”这张名片打开了对方的心扉;在蕲春,我想了解一位艾滋孤儿的心理困境,而桂希恩的来信已让她重新树起生活的勇气……

  2004年11月中旬,得知桂教授要到随州去给艾滋病患者做检查,我软磨硬泡要跟他一块去,好不容易他才点了头,但同时给我提出几点要求:不能影响当地艾滋病防治的正常工作,没有得到病人的许可不能进行报道,图片报道中不能出现患者的脸。

  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不断增多,我渐渐发现,桂希恩不愿意和记者打交道,还有另外一番原因。揭开中原地区艾滋病的现状,他曾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现在防艾虽然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重视,但他的工作仍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他选择低调,不希望破坏现有的和谐。

  记者魏娜

  桂希恩端上艾滋病人种的西瓜 2004年7月19日

  共享生命—一个青年记者眼中的桂希恩 2004年12月1日

  把希望传递给所有人 2004年12月20日

  难以承受的“对不起” 2004年12月29日

  桂希恩何以“感动中国” 2005年1月17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