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安全感指数应纳入考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13:14 新京报

  作者:张培元

  第四次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显示,公众选择“安全”的占被调查总数的34.5%;选择“基本安全”的占56.33%;选择“不安全”的占9.16%(2月4日《新京报》)。

  安全感是一种纯粹的心理反射,但对社会来说,它远远超出了心理学意义。安全感
指数反映了公众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方治安状况、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缺乏安全感,整日战战兢兢、汗出如浆,即使守着金山银山,又有什么幸福可言?

  安全感连着幸福感,没有安全感也就谈不上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物质财富积累是基础,政府应创造环境,让财富充分涌流,润泽每个公民。

  我们不苛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却不愿为小偷频频“光顾”而烦恼;我们不强求警察都像蜘蛛侠,但却为跑不动、追不上、担当黄赌毒保护伞却很称职的“富贵民警”忧心;我们不强求每一寸土地都打上“平安”合格证,但在城市繁华地段被勒索打劫的惊心动魄经历,仍在一次次刺痛我们。

  孩子远行时,家长为其安全牵肠挂肚;乡下亲戚前来投奔时,我在电话里一遍遍地交待各种防备事项和危险禁区———沉重的精神枷锁使得用脆弱的安全感包裹的生活是如此不堪一击。

  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得踏踏实实,期待政府这个公共守夜人为公众安全拴上一把保险锁。面对不少地方“经济上去了、治安下来了”的窘境,公众呼唤将安全感指数纳入政绩考核,让各级官员拿出真手段、硬措施,把违法犯罪率降至最低限度,精心呵护群众的生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