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审计监督应当抱以平常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15:29 北京青年报 | ||||||||
作者:潘洪其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日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透露,2005年有可能对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一些机关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他说,审计署以前主要审计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最近两三年开始涉及一些中央部门,包括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等,都被纳入到审计范围之中。
由于审计署近年来多次掀起强劲有力的“审计风暴”,李金华审计长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老百姓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面对外界的掌声和赞誉,李金华始终保持着一份从容与笃定。他的姿态看起来似乎缺少了某种壮怀激烈的色彩,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他对现今社会经济条件下审计手段的功用的清醒认识和把握。这对公众也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审计署把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一些机关列为审计对象,闻此消息,许多人的第一个反应是:审计对象的级别越来越高了,审计署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了。然而在李金华看来,无论是审计中央组织部、宣传部,还是审计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一些机关,都不能认为是“新的突破”,而只能说是“一些变化”,因为审计的范围是由法律确定的,无非是今年审这些,明年审那些,基本上都在总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今年审计了一批级别很高的部门,明年还要审计另一批级别很高的部门,与其说其中有什么特别的意味,还不如说是审计署在依法“例行公事”,因为这些部门原本就在审计的范围之内,它们接受审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人如果对此感到“意外”,惊呼“连某某部门也被审计了”,那反倒是很不正常的。 李金华承认,审计人员不是神仙,审计手段的运用也并非万能,不可能一审就把什么问题都审出来,比如行贿受贿就是审不出来的,因为行贿受贿不可能表现在账面上,审计署本身不是查案子的部门,更多的情况是,审计发现了一些线索,移交给司法机关、检察机关,由它们去立案侦查。审计手段的这种“局限性”表明,尽管审计署把查处揭露重大的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作为最近几年的一个重点,但要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工作,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需要经济、社会、法治等多方面坚持不懈的改革和建设,而绝非审计署一个部门就可以单边深入突飞猛进;尽管审计长李金华果敢有为,无私无畏,但他更需要从政治上和制度上寻求最广泛的支持和最坚实的保障,他不应该只是一个单枪匹马的孤胆英雄。从长远看,真正的审计不应该以抓案件为主,而应该以效益审计为主;审计的最高境界,是公众不再对审计“抓案件”抱很高的期待,是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审计长的安全。 李金华曾引用一位外国政治家的话说,“审计就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看门”是一个常态的工作,不一定每天都能抓到江洋大盗,也不一定每过一段时间就能掀起暴风骤雨,但必须得每天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看门,不能有丝毫懈怠。一个社会政治越昌明,制度越完备,审计机关作为“看门狗”的作用就越突出,审计机关的工作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泛,运用审计手段也将越来越趋于常态。到那个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乃可以像李金华那样,对国家的审计监督怀有高度的信心,同时抱以一颗坦然自若的平常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