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六旬老太道歉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3:43 山西新闻网

  [新闻回放]

  据《北京青年报》4日报道:一位65岁的老太太为她47年前在英国文学考试上的作弊行为表示道歉。美国科罗拉多州鹰谷高中的校长马克·斯瑞克本不无敬意地说,道歉信完全是老太太亲笔写的,满满一页,在打印代替手写的时代,写这么长的信足见这位老人是多么诚恳。

  近来,社会不断出现关于各种“枪手”的新闻,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都出现了作弊的事情,两者对比,笔者以为这个65岁老太道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坚守了道德底线。

  一个连基本规则都不讲的社会,不可能孕育出优良的个体道德。笔者以为,作为个体,我们应能就自身的道德生活作出思考、决断,自主选择,自我承担,在遵守社会基本伦理规范、尊重民族伦理传统的前提下过自愿的道德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期盼社会优良的道德秩序的生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用优良道德秩序的高要求,来规划现实中的所有个体,使社会成员都成为无可选择的、毫无个性的标准部件。因为在一个社会里,道德判断不能替代法律判断。所以,笔者对于65岁老太道歉进行的解读,也只能限于道德意义上,而不会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社会,道德建设的重心是确保“公正”,确保各种基本道德,如不作恶、不强制、不欺骗等道德底线在全社会得到遵守。在此底线之上则赋予公民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通过公民道德自觉性来提升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准。显然,如果各种不公正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道德底线得不到遵守和尊重,那么,道德和理想道德就会失去强有力的支撑,其践履者不仅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和成本,而且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我们关切社会的伦理秩序,但我们决不能主张回到道德至上的泛道德主义时代。社会伦理秩序的建立,根本在于个体人心自觉和理性的生成。谁也不能期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但社会应有基本的道德规范的设定,成为全体社会成员遵守的底线伦理,为社会中的个体参与公共生活提供基本的自律依据。惟如此,才会有65岁老太太为47年前的考试作弊而道歉的行为。朱四倍(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网络编辑:白云飞 赵芳)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