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六年足不出户 老艺人抢救川剧头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06:32 天府早报

  王母娘娘的凤冠,三国五虎上将的头盔,七品芝麻官的乌纱帽……昨(6)日,曾经一度失传的纸糊川剧官帽突然出现在成都大庙会上,引得无数市民围观。

  现场:川剧官帽变工艺品

  “这个是穆桂英的女帅盔,这个是皇冠……”在大庙会园林展区45号展场前,许多市
民蹲在两个玻璃展柜前,指认柜内、柜上的一顶顶古代官帽。这些川剧官帽,每顶只有手掌大小,做工精致。许多帽子上都镶嵌着龙,每条龙形态造型无雷同,尽管长度不足一寸,但龙身上的鳞片依然明晰可辨。川剧精品小官帽制造者陈古福向市民们一一介绍:“这两个是文武状元的帽子,那个是程咬金的‘匪王帽’,这几个是蜀国五虎上将的战盔,可惜就是少了一个赵云的……”

  金光闪闪的二郎叉,红白相间的金刚大师顶冠,这些看上去金属感十足的精品小帽,有棱有角,若不是陈古福亲口说出,谁也不相信是用纸做的,“这可不是简单用纸糊的帽子。它不仅保持了川剧官帽特色,还比官帽更轻巧,装饰性更强。”

  展台只展出了23顶精品川剧官帽,陈古福说,就是这20多顶川剧官帽,他却足足用了6年时间学习制作。

  幕后:民间艺人大隐于市

  穿过人声鼎沸的太升南路,一条200米长的小巷的尽头,内姜巷。路人遥指一幢旧楼,夺得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金奖的民间艺人,陈古福就住在那里。

  楼道里的灯光忽明忽暗,18号房间的门虚掩着。

  30多平方米的住房里,恍若一个戏剧舞台。墙上挂满了手绘的三国人物脸谱,客厅里惟一一个小圆桌上摆满了做工精细、各式各样的川剧头饰,即使在8平方米的卧室和阳台上,也堆满了工艺品的原材料。

  一中年男子头戴蓝色毛线帽,坐在客厅内的火炉旁,见到有人到来,他抬起头,“请坐,陈麟给客人泡茶”。目光透过老花镜,又落到手中的作品“一品大员帽”上。

  他,就是全国惟一一位现在可以制作手工戏曲官帽的民间艺人陈古福。6年来,陈古福足不出户,独立制作出23件川剧官帽。

  学艺:拜八旬老人为师

  6年前,陈古福还是成都市川剧艺术研究所的一名普通职员。当时成都文化局要求制作一批川剧脸谱,所里专门请剧装厂廖光荣老师傅来传授技术,陈古福被安排跟着廖师傅学习制作脸谱。在学艺的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古福发现这位廖师傅还会一门独特的手艺———制作川剧官帽。

  正当他刚入门,年过八旬的廖师傅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家也搬到了双流。陈古福没有放弃,为了坚持学艺,他经常骑车20多公里来往于成都和双流之间,风雨无阻。廖师傅的徒弟原本不止陈古福一人,但因为学艺的种种艰难,如今都一一放弃了。陈古福入了门,并对其进行了缩小改良,“把它当做一种工艺品,可能还会流传下去”。

  传承:抢救川剧服饰文粹

  川剧中一共有72顶半官帽,陈古福说他现在仅仅学到20多顶。6年来,陈古福维持着最低生活,把其余钱都用在了购买制作官帽的材料上。在陈古福的家里,几乎看不到什么新的电器或者家具。妻子魏淑荣说,曾经有很多人出重金购买陈古福的作品,但他都舍不得卖,“那些帽子都是他的宝贝哦,他一直想把72顶半的官帽做齐,6年来几乎没有出过门,搬到内姜巷都3年了,连对门邻居都没有见过他。”

  潜心6年,在不久前结束的2004年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百绝群英会的展览会中,陈古福才将其中一件作品“一品大员帽”亮出,即获得了大会金奖。陈古福还没有考虑过将精品小官帽推向市场,“至少也要等全部弄出来以后再考虑。”他现在只想抓紧时间跟老师学习,把剩下的官帽制作方法全部掌握,“老祖先的东西不能在我们手头失传了。”

  早报记者胡泽文罗向明实习生汪旻玥摄影雷湘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