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安徽诸多传统曲艺濒临灭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7日12:49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本报讯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曲艺家协会主席谢德裕日前呼吁,安徽诸多传统曲艺艺术中,许多曲种濒临灭绝,亟待抢救。

  “除闻名中外的凤阳花鼓外,安徽有史可证的传统曲种有三十余种,现在录有完整曲谱的有二十四种,但就是这二十四种曲谱,现在有许多已到了人走曲散,濒临灭绝的困境。”谢德裕不无惋惜地告诉记者。

  以凤阳花鼓为例,明初朱元璋曾从全国大量移民于凤阳,这些外来居民带来的民俗文化与本地流传的秧歌相结合,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凤阳民歌,而后随灾民外流扩散到全国各地。据统计,各地民间音乐中的凤阳歌调牌名,歌名共十五类,三百六十首。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其主调都是凤阳歌中的“孟姜女”。甚至流传于东北三省的“二人台”都有“凤阳歌”。但作为曲艺艺术的凤阳花鼓以及受凤阳花鼓影响而产生的安徽许多地方曲种,现在已很少演出,长期下去,这朵享誉海内外的曲艺奇葩,将有凋敝枯萎的危险。

  除此之外,“安徽渔鼓”作为历史悠久的说唱艺术,目前其代表艺人徐志发长期卧病在床,他有志振兴渔鼓,可惜靠他个人力量已回天无力。形成于明代的“石台唱曲”,2000年安徽省曲艺工作者曾去录“石台唱曲”传人王嘉细的唱曲,只录了两句老艺人就唱不下去了,十天后再去录音,老艺人已溘然长逝。“亳州清音”由清代官员捎回,原来只剩下一位85岁的老艺人吴琨尚能演唱,此人如今是否健在,情况不明。“岳西车子灯”是由本地花灯与江浙一带花鼓融合后形成的一个曲种,现已灭绝。“门歌”现在肥东县一带仍有传唱,但上路门歌与六安地区的“三把刀”已失传,中路门歌流传于滁州东部的“官鼓锣”“唱麒麟”,下路门歌流传于江南的“颂春”,均已失传。

  谢德裕告诉记者,民族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保护曲艺艺术的优秀资源,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能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他建议将“凤阳花鼓”与民间歌舞“花鼓灯”一样列入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加强对“凤阳花鼓”等传统曲艺艺术的学术研究,加强宣传,增强了解,举办传统曲艺艺术展演;对具有较大影响的曲种应建立传承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传承人等。

  (储叶来 周相吉)

  (来源:合肥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