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可怕的是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失(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8日01:10 荆楚网-湖北日报
最可怕的是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失(组图)
最可怕的是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失(组图)
最可怕的是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失(组图)
——兼谈“国有资产流失”

  曹阳

  最近以来有关“国有资产流失”的话题又闹得沸沸扬扬,以致有不少人对国有企业改制、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的战略性“退出”都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争论的焦点似乎已不是国有企业改制与退出的方式,而是国有企业改制与退出的方向。但是,相比“国有资产流失”,一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即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失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而不从社会经济资源流失这一更宏观的层面去观察,仅仅就国有企业谈国有企业,就国有资产谈国有资产,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论点事实上也难以正确地分辨。

  

  

  国的社会经济资源是指投入到社会生产过程中,用以生产社会财富的资源。所谓“资源”,《辞海》释义,也就是“资财的来源”。因此,一个国家社会财富的多寡与该国社会经济资源的数量及其利用率密切相关。社会经济资源数量丰富、并且能有效利用的国家必定是富裕的国家,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也必然较高。有些国家虽然社会经济资源的数量也较为丰富,但利用率极低,这些国家也会“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现实中会处于贫穷和比较贫穷的状态。由此可见,现有社会经济资源是否有效利用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也更为关键。

  什么叫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用我们老祖宗的话说,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用现代经济学的语言来说,也就是劳动(人)、土地(地)、资本(物)等各项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以达到收益最大成本最小。因此,所谓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失,说到底,也就是社会经济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没有生产出一国本来可以生产出来的社会财富。举例来说,假定一国的社会经济资源能正常有效地利用,本可生产1000亿元的社会财富;但由于社会经济资源利用的低效率,实际上只生产了500亿元的社会财富,这就意味着有500亿元的社会经济资源事实上已经流失。

  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经济资源,如何防止或减少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失,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课题,并因此探索出了许多不同的配置与利用方式。例如,计划与市场,国营与民营。从这一角度而言,计划与市场也好,国营与民营也好,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判断这些手段的优劣,或者说适宜不适宜,最终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经济资源,是否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失。

  我国的传统体制主要依赖计划、依赖国营经济来配置和利用社会经济资源,实践证明效率低下。我们之所以要改革,要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要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国有经济要进行重大的战略性调整,大规模地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国退民进”,归根到底,也就是要提高我国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防止和减少社会经济资源的严重流失。从我们的改革历程看,最初的愿望也是希望在国有制的框架内做大做强所有的国有企业,并为此探索过加强企业管理、扩大企业自主权、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多种途径,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营企业大面积的亏损和日益严重的财务困境先是拖空了财政(巨额的财政补贴),后是拖空了国有银行(巨额的银行不良贷款),继而也拖累了股市。总之,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被资不抵债,但又不能破产、不能“退出”的这部分国有企业“黑洞”所吞噬。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企业的退出,股份制改造,国营转民营,都是“逼上梁山”的改革。的确,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国有制经济占整个社会经济的比重,国有资产占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比重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它换来的是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的提高,国家税收的增长,国力的明显增强。如果说国有经济的“退出”就是所谓“国有资产流失”的话,那么,这种“流失”正是为了社会经济资源整体的“不流失”或“少流失”。应该明确,国有资产,只是社会经济资源的一部分,而不等于社会经济资源的全部。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实质上是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与利用格局的调整。调整的好坏、优劣,检验的最终标准应该是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效率是否提高,社会经济资源是否减少了流失,而不是就国有企业谈国有企业,就国有经济谈国有经济。当然,国有经济、国有资产、国有企业仍然是需要的,但它们应该覆盖哪些领域,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多大比重,则要取决于社会经济资源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的需要。这也就是说,我们不是为国有而国有,国有只是一种方式、一种手段,不能把手段当作目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经济资源必须通过流动和竞争才能得到最有价值的利用。因此,流动是不流失或少流失的前提。在一个开放的、自由竞争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能保证社会经济资源流向其利用价值最大的地方,多元化的经济组织形式则可适应不同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大量的实证资料表明,自由流动、自由竞争才能激励先进的生产力,确保整体的社会经济生活充满创新的活力。相反,在一个封闭性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禁止各项社会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事实上就是保护落后的生产力,它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生活的“一潭死水”。没有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自由流动,就不会有自由竞争,社会经济资源也难以配置到利用率最高的地方,其结果必然是社会经济资源的低效率利用,是社会经济资源的大量流失。

  在竞争性领域,民营企业整体效率之所以高于国营企业,竞争性领域之所以要“国退民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整体的民营经济制度内生有社会经济资源的自由流动机制,包括“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而国有制企业制度内生地缺乏这一机制。我们不否认,民营企业中也有一部分效率低下,浪费社会经济资源,但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会自动将他们淘汰出局,资源会自然地流向那些高效率企业;同样,国有制企业,即使是竞争性领域中的国有制企业,也确有一些效率较高,但这些效率一段时期较好的企业也难以自由扩张,难以做大做强,这是因为大部分效率差的企业不能自动退出,最终是效率差的拖住了效率好的,以致竞争性领域国有制企业整体效率低下。改革20多年来,人们总想把流动与退出机制从外部输入国有制经济内部,但总是不成功。这里的关键是国有企业内生性的制度排斥。国有企业产权的凝固、不能流动不仅是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的制度性原因,也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社会经济资源大量流失的主要根源。

  

  不可否认,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的确有“暗箱操作”的弊端,其本质是用非公开、非市场、非竞争的方式来运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交易。因此,错误不在于产权流动、产权交易,而在于非公开、非市场、非竞争的方式。而要防止和减少国有资产这种不正常的流失,不是要停止国有企业的改制与退出,也不是要放慢国有企业改制与退出的步伐。恰恰相反,防止和减少国有资产不正常流失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加快国有企业改制与退出的步伐。

  这是因为:(1)只有加快国有企业改制与退出的步伐,使那些应该改制、应该退出的企业尽快改制、尽快退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的不正常流失。(2)国有企业不改制、不退出,并不等于国有资产就不流失。事实上,不改制、不退出非但不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会使这种流失以另一种隐性的形式表现得更严重。(3)加快国有企业改制、退出的步伐,会更快地提升整体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从而在更为宏观的层面防止和减少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失。(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