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促进中部崛起——“2004湖北发展论坛”观点集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8日01:10 荆楚网-湖北日报

  编者按: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又就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具体部署。但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和东北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崛起仍存在着战略不明确、政策不配套等因素的制约,湖北实现率先在中部崛起的目标,仍面临着诸多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此,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共同主办了“2004湖北发展论坛———中部崛起与湖北
发展对策”研讨会。现整理编发此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构建利益共同体

  武汉大学教授李光中部地区利益共同体的共同利益包括:中央政府对中部地区实行政策倾斜的支持;中部地区在全国发展战略格局中的话语权;中部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导致的“注意力”效应;中部地区参与国内区域一体化发展竞争的成效;中部地区基于战略合作伙伴诚信的市场环境;中部地区相关外部性问题的协商解决;中部地区资源互补、资源整合利用的实际受益;中部地区人民群众能够分享的种种实惠;中部地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的提升等等。要形成和强化中部地区利益共同体的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必须大力推进彰显中部地区共同利益的区域一体化进程。1、推进中部地区的市场一体化,使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以互惠互利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中部地区市场经济运行的总体效率和效益。2、推进中部地区的交通一体化,规划和构造便捷的现代交通体系,为中部地区的人流、物流顺畅创造更好的条件。3、推进中部地区的金融一体化,充分发挥现代金融的社会功能,为中部地区发展提供安全、便利、周全的金融服务。4、推进中部地区的旅游一体化,科学整合中部地区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发挥世界级旅游胜地的核心集聚作用,以全新的创意构造中部地区黄金旅游圈。5、推进中部地区的科技、教育一体化,实行科技资源、教育资源的统一开放和共享,通过构建公共平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以及更高层次上整合利用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共同推进中部地区创新体系建设。6、推进中部地区的社会诚信建设一体化,实施“共建诚信中部”工程,积极倡导社会诚信和职业操守,尽快构建中部地区社会信用系统。7、推进中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着眼于发挥中部地区的整体功能,科学规划和建设涉及中部地区公共利益的基础设施。8、推进中部地区社会管理一体化,积极采用先进的社会管理方式和手段,尽可能减少政府规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外部性问题协调解决机制,不断提升中部地区社会管理水平。

  创造人文环境

  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实现湖北在中部率先崛起这个目标,人文这个因素很重要,必须创造中部崛起的人文环境。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很多地方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说应该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经济是基础,文化是建筑。如果总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本身的作用就不能完全发挥。我过去看过一份资料,日本民族复兴以后,曾经提出跟欧洲学习,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道德败坏,物欲横行。后来,他们目睹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有一种道德规范———基督教的清教道德规范,在那种精神规范底下实现资本主义,你民族复兴没有任何道德规范怎么行呢?我借过一本书,日文叫论语算盘,明治维新以后,这位作者开始搞经济,办了500所企业,而且办的都不错。85岁以后退下来,日本的财团要他讲课,讲什么?讲论语。讲如何把论语跟经济结合起来,课程叫论语算盘,他死后,日本人给他塑了个像,一个手拿论语、一个手拿算盘。论语代表伦理规范,算盘代表经济。日本明治维新走过一段曲折道路后,终于懂得要把经济建设跟人的思想建设结合起来,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就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所以在中部崛起的各项决策中,文化是不能少的,何况湖北省的文化、荆楚文化的的确确非常不错。中国的文化是个多元文化,而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能不能用整体看待中华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认为,中华文化能延续五千多年,能够保存到现在,跟中华民族哲理整体思想是非常有关系的。如果不能整体看待问题,这就不行。现在一谈到开发,一定要多多少少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我觉得是没有根据的事情。我讲不是开发一定不会牺牲环境,但也不一定非要牺牲环境。湖北的崛起,我希望能够把文化建设、也就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湖北人文优势、文化优势,我相信,对湖北的崛起、对中部的崛起都将会起到巨大作用。

  发挥区位交通优势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屠莲芳武汉拥有的诸多发展优势中,最大的优势还是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以铁路交通为例,武汉占据全国铁路网的中心位置,武汉到北京、上海、重庆、成都、西安、广州、深圳、南京,距离都在1000公里左右,旅客列车经过提速以后,都能够夕发朝至或朝发夕至。快速的铁路通道将紧密地把武汉经济圈与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经济圈连接在一起;同样,随着沿江快速铁路通道(沪汉蓉铁路)的建成,武汉与东部长江下游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和长江上游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川渝经济圈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武汉东到上海,西到成都重庆,均只需5小时-6小时。武汉正好位于我国东、西、南、北中五大经济圈的中心,将成为我国经济圈的枢纽和心脏。从武汉经济圈内部来看,快速的铁路交通运输,将大大缩短圈内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武汉到株洲、长沙、南昌、信阳、南阳、十堰等地两小时以内,到襄樊、宜昌、九江、岳阳等地一小时左右到达。展望武汉经济圈的交通网络格局,武汉将形成以发达的铁路快速干线为骨架,国家干线高速公路、省内快速公路网组成的陆上交通运输网;以长江、汉水为主要通道,连接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湖泊水系的发达的水上运输网;以武汉天河机场为枢纽空港,九江、南昌、长沙、宜昌、襄樊、南阳等支线机场组成的发达的空运网。武汉经济圈将依托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得以高速发展,可望在不太长的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极。

  继续发展“两通”

  武汉大学教授李崇淮

  继续发展“两通”

  ,加强建设中心城市的作用。党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发展地区经济,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中心城市就好比人的心脏,没有良好的血液供应和畅通的血液循环,人体就不能健康发展。中心城市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关系犹如人体和心脏的关系。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从把武汉建成湖北中心城市和多功能经济中心的目标出发提出:以“两通”(广义的交通包括运输邮电,广义的流通包括商流、物流、钱流、信息流)为翼,工业为主体。把武汉建成多功能经济中心以带动广大地区经济发展的构想。这一构想当时得到武汉市委和市政府采纳,制定了以搞活“两通”为突破口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武汉已经成为湖北省的中心城市,但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各方面的建设,为湖北崛起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股份制经济和其他集体所有制企业。要发展经济,必须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过去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量资金靠国家投入。但国家资金毕竟有限。靠吸引外资,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也很有限。因此要大量利用社会资金,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中部地区有广大的农村,农林牧副渔产品很多,但需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我曾经调查许多百货商店,外地(主要沿海各省)农产品较多,但湖北的很少。主要原因是湖北农村乡镇缺少农副产品加工业。要使农村发财致富,一方面要改良品种和质量,增加适销对路,各地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原材料加工业,把产品包装好,能保鲜保值,适销外地,甚至国外。这样,农民才能增加收入,甚至可以发财致富。

  全面推进改革

  省委党校教授欧阳佳妮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着力发展非国有经济。按照“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增强控制力”的原则,调整国有经济分布领域,收缩国有经济战线;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加速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按照“择优扶强、关小限劣”的方针,推进“国有民营”、“民有民营”,加快中小企业民营化进程。找准比较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农业主产区的丰富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发展“以农为本”的乡村工业;发展以现代物流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形成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业体系,培育发展一批各具特色和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促进中部地区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坚持引进内资与外资并举,把引进资金、项目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开拓市场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强引资的产业导向,发展湖北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企业和产品;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前提,坚持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加强与跨国公司的联姻,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和扩大湖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统筹城乡发展,探索低成本的城市化道路。根据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新的发展极,对新的中心城市采取优惠的财税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使之成为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经济增长极;以发展中等城市为重点,使之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制定城市化、工业化、民营化和农业产业化“四位一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失去土地,彻底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城镇新移民,政府予以其同老市民无差别的社会保障待遇。实施配套的宏观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对农业主产区的补偿机制。要采取更开明的政策推动中部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要调整出口优惠政策,提高中部地区的出口竞争力;要增加中央对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协调六个关系

  省社科院院长、教授陈继勇国家投入与中部自我发展的关系。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必须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立足于依靠自己的财力、物力、人力,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为主体投入”转变,形成政府引导下的,以企业、外资和社会为投资主体的、利益结构多元化的格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要求政府在总体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和环保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宏观调控和协调,以及制定和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与严格执法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必须以市场为主体,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动力、以利益为纽带,通过市场交易主体的积极参与来发展和加强湖北经济发展。湖北的“一主两翼”与中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产业的一体化。武汉是湖北经济发展的龙头,武汉经济圈是湖北经济发展的龙身,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以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襄十随(襄樊、十堰、随州)等城市根据自身经济资源,形成的汽车走廊和高新技术企业所组成的产业群体,是湖北经济腾飞的两只翅膀,只有龙头、龙身和龙尾同时互动,湖北经济才能真正腾飞。经济增长目标与社会福利指标的关系。一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点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上下功夫。二是要进一步深化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要加快事业单位的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人均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决摒弃传统的把经济增长等同于发展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要高度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项目和企业要实施制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区位因素、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的关系。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激情。让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大家都发展真正成为荆楚大地的时代风尚;二要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在思想意识、制度规范和政策落实等层面上解决好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问题。

  打造制度优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赵凌云加快制度发展是加快湖北发展的战略重点。首先,制度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结构。好的制度可以保护产权,刺激利益动机,促进竞争,促进分工与专业化。总之,一方面,好的制度有利于吸引资源,增加一个地区的资源增量;另一方面,好的制度有利于提高一个地区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制度发展滞后是湖北发展的瓶颈。制度发展不够,既是湖北发展不够的表现,又是湖北发展不够的根源。制度发展不够,是当前湖北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第三,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核心是制度竞争。伴随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阶段,各个区域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一方面是对资源的争夺,另一方面,是对中央政策的争取。而资源是有限的,中央政策的优惠空间也在不断缩小。因此,区域竞争的核心将转移到制度层面。三管齐下,努力打造湖北的制度优势。首先,全面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形成“和谐湖北”的制度框架。要努力做到深、新、全三个方面。“深”,就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为标准,对现有制度进行深层次改造;“新”,就是以实现持续、稳定、协调的经济发展为标准设计新制度;“全”,就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环境发展、人的发展协调推进为标准对各个方面的制度进行全面创新。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构建“和谐湖北”的制度结构与制度框架。其次,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形成制度创新的群众基础。好的制度不仅靠人来设计,也靠人来运作。人的思想不解放,可能设计出不好的制度,即保护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制度,阻碍发展的制度。人的思想不解放,好的制度也可能被扭曲,在实施中走样。从这个意义上说,继续推进思想解放,依然是湖北面临的现实课题。第三,推进制度创新机制的创新,形成湖北可持续的制度创新机制。从长远看,湖北要形成持续的制度优势,还必须构建可持续的制度创新机制。要打破政府对制度创新的垄断,形成政府主导的多元的制度创新体系。政府要主导制度创新的分析,拓展非政府主体推进制度创新的空间和积极性,整合全社会推进制度创新的力量。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马克昌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坚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个是依法行政;一个是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实践证明,地方保护主义归根结底不利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只有本地的产品垄断市场,外地的产品不允许进入,结果保护了本地的劣质产品,让它们慢慢丧失竞争力。我们国家的行政许可法明文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和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或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法制观念,红头文件比法律还要重要。公正司法,本来就是法律的要求。有一个反常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本地区企业与外地区企业发生经济纠纷,打起官司来,本地企业往往会胜诉,外地企业会败诉。为什么?为了保护本地区的利益。这种做法的结果会让外商丧失在这一地区投资的积极性,因为你不公正。因此我们希望在湖北省的这些审判一定要公正执法办案,不要为了保护地方利益做出一些违法的事。党政领导机关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人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我们的《公司法》也明确规定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不受侵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企业家受到不公正待遇,还是存在的。这就告诫我们党政一把手必须注意保护我们的企业家,保护我们的企业。加强法律教育和监督,使企业务必依法经营和运转。《公司法》规定公司从事经营,必须遵守法律。我们的企业一般来说还是依法经营的,但也有一些企业出了这样那样违法甚至犯罪的事,如非法积资,非法从事不正当的经营,搞贷款诈骗、合同诈骗、信用诈骗等等。我们必须加强法律教育和监督,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获取正当利益。

  用好知识经济资源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省社科联主席顾海良现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更多依靠智力资源,依靠人的智力,依靠先进技术的开发等等资源。湖北有着很好的知识经济发展资源。武汉市是中国高校,特别是中国重点高校集聚的三大地区之一,除了北京和上海,教育部和国家重点高校最集中的就是武汉市。所以,武汉市、湖北省实际上拥有了最好的知识经济资源,这个资源足以形成湖北省、武汉市最新的,也是最重要的区位优势。任何区位优势都是建立在经济资源基础之上,农业经济我们有这样的资源,工业经济我们也拥有这样的资源,我想在现在的知识经济中,如何用好知识经济这种新的资源是湖北形成新的区位优势的根本所在。所以对区位优势,我想也需要从实际出发来研究思考;再比如,对中心城市的问题大家谈的比较多,但我觉得中心城市的问题、武汉作为未来中心城市的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进行研究和探讨的,我们不能根据历史上曾经有过大上海、大香港和大武汉,就认为武汉会成为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我们看看周边城市的发展,不管原来有没有明显的文化圈,不管原来有没有明显的经济圈,实际上在最近的二十多年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位省委主要领导曾经说过,希望省委高度关注湖南省最近四五年不断宣传的以湖南省为中心的湖湘文化,这种文化将慢慢变成一种中部地区重要文化的名词,我们看到他们借助了一些媒体不断进行这种文化观念的宣传。我们也已看到,河南提倡一种中原文化,安徽提倡一种徽州文化,江西又在提倡一种赣州文化等等。目前,文化的重组、重新界定是对我们楚文化原来整体概念的严峻挑战。文化都是和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当经济发展的时候,它就要对自己经济地区的文化概念做出新的诠释。在这点上,我们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