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社评:警惕“面子”、“圈子”现象在更大范围的扩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8日09:5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我们知道,科学无国界,科学崇尚真理。如今,连科学研究都受到“圈子”、“面子”的制约,从而影响到对其科学价值的判断,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难以接受的吗?

  据《人民日报》2月3日报道,中国科协最近公布的一项“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显示,项目申请已经成为科研人员最为关注又最为头疼的事情。调查表明,近六成人员认为课题难申请,“面子”、“圈子”等非科研因素干扰申报秩序,对科研项目申报产生了重要
影响。

  近六成人员认为课题难申请,而且主要原因是“圈子”、“面子”在作怪,应当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知道,科学无国界,科学崇尚真理。如今,连科学研究都受到“圈子”、“面子”的制约,从而影响到对其科学价值的判断,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难以接受的吗?

  报道说,据调查,许多科研人员反映,目前一些科研领域已形成了“小圈子”,只有进入“小圈子”的人,才有可能得到较大支持力。有的科研人员表示,他们其实并不怕平等竞争,比能力、比实力每个人都是愿意的,但事实上现在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学术研究存在“面子”问题,或许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在我们周围,某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通常很在意别人对他们观点的看法。而在此基础上,拥有类似资源的一些专家学者为了维护自身的话语权,逐渐形成了一个“圈子”———“圈子”内的观点可以认同,对“圈子”外的观点常常有排斥倾向。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因为考虑“面子”,顾及“圈子”,科学本身的标准就可能退居其次了,这不仅导致在课题申报环节投入过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也严重背离了科学宗旨。

  其实,“圈子”、“面子”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圈子”、“面子”现象的存在及其蔓延,要害在于其成为了某些领域的一项“潜规则”。在某些人看来,争来了“面子”,也就罩住了“圈子”。于是,社会生活中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怪现象:在某些地方,官员的选拔任用晋升需要“站队”,学术成果需要知名专家署名铺垫;如果不是自己“圈子”里的人,则小问题做成大问题,对于“圈子”里的人,则大问题化成小问题;如果不是“圈子”里的人,正当的工作也可能给你使绊子,而“圈子”里的人则全力“支持”。更为严重的是,“圈子”、“面子”的无形作用,促使更多的人无可奈何地加入其中,不良的风气一时间竟大行其道……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选人用人,抑或在其它方面,如果将“圈子”、“面子”这样的“潜规则”无限放大,其危害是极大的。因为它的存在,将成为民主的最大障碍,成为公平的最大敌人,成为平等的最大阻力。而我们知道,民主、公平、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没有了它们,所谓的管理就可能变成了“家长制”,学术研究则可能变成“一言堂”;没有了它们,竞争将不复存在,社会将失去活力。因此说,对“圈子”、“面子”现象,我们的社会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能任其在更大范围蔓延和扩散,尤其是,必须从文化根源上加以重视,加以纠正。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