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绿色廊坊追逐“绿色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1日09:35 河北日报

  本报通讯员 常淑荣 本报记者 李连印 孙占稳

  昔日这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增添绿色曾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中的渴望。

  如今这里变了,343万亩林地分布在城镇、村庄。醉人的绿色,不仅成为廊坊这颗“京津走廊璀璨明珠”的重要标志,更承载着这里千家万户的小康梦想。

  驱车进入大城县祖寺村,柏油路两旁的树陡然密了起来。成方连片的速生林,一眼望不到边。村党总支书记王瑞学告诉我们,村里确定了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思路,2002年以来植树造林1.3万亩,“不久,我们这里就会成为瓜果飘香、林茂粮丰的生态农业观光园了。”

  建设万亩生态林,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祖寺人进行的一场“革命”。地处文安洼南缘的祖寺村,是“十年九涝捞鱼虾、洪水退尽碱疙疤”的盐碱窝,靠着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祖寺人的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6000元。跨入新世纪,祖寺的路该怎么走?在带头人王瑞学眼里,祖寺人的小康生活,要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不仅要有经济的持续不断增长,更要有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最终,祖寺人把目光投向了林业,启动了投资上亿元的万亩生态林立体种养殖基地等工程。

  如今在廊坊,像祖寺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再是个例。在廊坊市林业局局长闻志宽看来,林业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林业已经成为农村高收益的产业之一,又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发展林业对个人、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来讲,都是一个‘多赢’的选择。”

  先行一步的安次区葛渔城镇北街村,就是这样一个“样本”。在这个3500口人的村庄里,林果业甜透了百姓的心。有着6688亩土地、其中5000亩是沙荒地和沙壤地的北街村,1997年前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自从有的村民靠种树走上致富路后,大家看到了“亮光”。苗圃、速生林、果树……短短几年,全村的林果面积发展到了5800亩,年人均纯收入超过了4000元,其中来自林果业的收入达到了2500元。

  和北街村、祖寺村一样,近年来,廊坊更多的乡镇、村街、农民选择了林业。这变化,缘于全市林业发展思路的转变。

  造林绿化筹资难、植树难、管护难,这一连串的难题过去也曾困扰着廊坊市的林业发展,尽管年年植树造林投入不小,但始终难以摆脱“年年种树不见树”的尴尬。近年来,每到造林时节,广袤的田野里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却少见了往年的彩旗招展。因为,农民、企业成了造林的主力军,部门办林业变成了社会办林业。“政府要绿、群众得利,谁造林、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不求所有、但求所得,不求所属、只求作用,不求形式、只求发展,不求全面、只求特色”……思路一变,天宽地阔。民间资金大量涌入造林绿化,“要我栽树”变成了“我要栽树”,“三难”问题迎刃而解。2002年以来,廊坊市植树造林160万亩,占到了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6.7%,相当于2002年以前30年造林面积的总和。尤为难得的是,造林成活率高达95%。

  走进文安县唐头村,如同走进了树的海洋。这个大洼深处的普通村庄,依托林板业大面积发展速生丰产林,就连村外的秃渠、荒地和村中的道路边沿,也都栽满了树。村党支部书记纪书会满脸兴奋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栽60棵树,6年达到胸径20厘米,按现在的价格每棵可卖120元,一亩地收入就能达到7200元,除去树苗、管理等成本,每亩年纯收入在千元以上。全村2000多亩林地,每年的纯收入将超过200万元,有了这样稳定的收入,还发愁实现不了小康?”

  纪书会用自己精明的头脑,为乡亲们选择了一条“绿色小康”路。而廊坊的决策者们,则把目光投向林业产业化经营。他们力求通过产业的良性互动,把万户千家的“绿色小康”梦,一步步变成现实。

  廊坊的左各庄镇,是北方最大的人造板生产经销集散地;香河、霸州等地家具产业发达,木材消耗量极大;香河家具城跻身全国家具集散地“三甲”行列,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在廊坊决策者眼中,全市每年730万立方米的木材消耗量,不仅是拉动林业产业大发展的“火车头”,更是实现万户千家“绿色小康”的强大动力。

  聚龙头、建基地、连农户、育市场……廊坊市出台各种措施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发展。短短几年,全市涉林企业就发展到7600多家,初步形成了种苗花卉、果品生产、林苗一体化、林板一体化等较为完备的林业生产体系。依托特色产业,廊坊市推广了大户承包、股份合作、“公司+基地、基地连农户”、“统一栽植、分户管理”等做法,让造林农民吃了“定心丸”。如今,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不再只是算出来,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林业生产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把广大农民带进了产业化经营的行列,老百姓实现了藏“富”于林。这背后,是产业的优化升级,是农村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丰富的土地资源转化为丰富的林业资源,种满“绿色希望”的田野成了人造板、家具企业的“第一车间”,突破了人造板、家具产业发展的原材料缺乏“瓶颈”;万户千家的农民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之中,逐渐走出“种啥啥过剩、养啥啥没市场”的“怪圈”,开始踏上绿色小康路。

  廊坊市委书记吴显国常说,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是绿色经济的时代。建设“绿色廊坊”,不仅可以从战略上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实现与京津大都市的差异化发展,大大提升廊坊的城市竞争力。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廊坊把林业作为富民的大产业来经营,京津绿色屏障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借助国家大幅投资林业的大好时机,廊坊市林业部门科学谋划项目,将10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六大林业工程建设范围。3年中,争取国家无偿投资近2亿元、世界银行贷款812万美元,撬动社会林业投资3亿多元。全市参与林业建设的农户已达12.8万个,其中个体造林百亩以上的大户835个、千亩以上的大户36个。完成工程造林78.2万亩。

  城在林中建,人在画中行。许多外地人到廊坊后,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林业大发展,更带来了廊坊生态环境的日新月异。短短3年,廊坊市的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达到了35.7%,被誉为京津走廊上最绿的地方。漂亮、整洁的市区,依偎在两条环城绿化带中;8个县(市)的城区,环城绿化带也已经初步建成;102、112、京沈、津保、京秦等国省干道、高速公路、铁路两侧的绿色通道长度已达700多公里……看中廊坊优美的生态环境和高效的行政服务,近年来先后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企业来这里安家落户,吸引域外内资200多亿元、国外投资10亿多美元。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美女财神
怦然心动柔美情怀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