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名普通市民经历的三次春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2日16:24 重庆商报

  李友兰,女,今年47岁,沙坪坝区人。1976年,她进入重庆第二针织厂当一名纺织女工;1992年,厂里大面积减员,她下岗待业,开始了坎坷的打工历程;1997年,李友兰独立创办重庆金鑫家具公司,经营至今。

  春节到了,千千万万个家庭在共叙天伦之余,总会许下同样的愿望:“希望明天会更好。”日前,记者走近李友兰,与她一起回味她所经历的3次春节。

  1989年春节:

  煤油灶上做好年夜饭

  (背景)上世纪70年代末,李友兰和丈夫同在重庆第二针织厂上班,两人月收入刚100元出头,对生活没有任何奢求。1984年,儿子出世,夫妻俩申请了厂里的“母子室”,2年期满后,他们又数次从附近的农民租赁房搬进搬出。1988年,在厂里有关领导的关照下,一家三口搬进了不足9平方米的工具房,一住就是9年多。

  1989年春节是李友兰一家在针织厂工具房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年三十这天,兄弟姐妹们带着孩子都来了,由于房子实在太小,父母没来团年。李友兰花10元钱在地摊给儿子买了套新衣服,花15元钱买了鞭炮。工具房没有接入天然气,夫妻俩就在煤油灶上做好了三荤三素一汤的年夜饭。晚上7点,20几个人或站或坐,在屋外的院坝上围成一桌,其乐融融地喝起了2.5元一瓶的老白干。饭后,李友兰给4个小孩准备了10元钱的“红包”,一家人挤进9平方米的房里,围着17吋电视机看春节晚会。

  这一年的春节,李友兰家里没有高档的年货,没有丰厚的红包,但并不缺少亲情、温暖和对来年的期望。

  1999年春节:

  卡拉OK唱到凌晨2点

  (背景)1992年,李友兰下岗了,还没来得及怨天尤人,生活就推着她四处打工挣钱。几年时间里,她开过火锅馆、做过服装加工、当过推销员、营业员、售票员……1997年3月,李友兰凭着累积的社会经验和客户关系,借款15万元,大胆创办了金鑫家具厂。第二年,因高速公路建设,沙坪坝区大杨公桥片区的旧房全部拆迁,她从工具房搬进了白鹤岭一套60余平方米的还建房。

  “当时,我的条件在几个孩子里算好的,团圆肯定还是在我家里。”1999年的除夕,李友兰花300多元买来春联、彩灯,把新家布置得喜气洋洋。父母、兄弟姐妹、侄儿侄女都来了,年夜饭菜品丰富,喝的是全兴酒和泸州老窖。饭后,每个孩子得到了50元压岁钱,李友兰调试好刚买的组合音响,痛快地一展歌喉。凌晨2点,李友兰开着公司的长安车,把尽兴后的家人送走。

  有了房子,买了车子,生活正慢慢绽放微笑。

  2005年春节:

  马不停蹄过新年

  (背景)1999年,我市率先在全国试行再就业小额贷款,李友兰成为第一批获益者。几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她先后贷款近30万元,新添了机器设备,新上了项目。目前,贷款已全数还清,企业的固定资产达到200万元以上,吸纳了5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2001年,李友兰花40多万元购买了沙坪坝华宇广场一套130余平方米的商品房,不久,她再次置业,买下三峡广场一套商用公寓。这时,她的代步车已换成了桑塔纳轿车。

  今年春节,李友兰的日程排得满满的:6日在天星桥一中餐厅订了十桌酒席,表演歌舞,与公司员工同乐;大年三十与家人团圆,打麻将、唱歌、上网,商量明年的工作、生活计划;初一、初四,自己创办的七彩华艺艺术团参加新春演出,慰问戒毒人员和社区居民。还要参加同学会、女企业家聚会,给去年认养的两个贫困学生寄去生活费和压岁钱……

  采访结束时,李友兰许下了新年愿望:职工收入越来越高、艺术团越办越好、儿子学业有成。 记者张莎来源: 华龙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