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火过大年精彩各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03:56 新晚报

  本报记者王剑青张宏岩王景春那跃娜

  编者的话可以说每位市民过的每一个春节都不尽相同,真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那股浓浓的“年味”,却总是以同样的“磁力”吸引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哈尔滨人,让他们心中充满美好的希望。记者在鸡年春节走进普通市民家,体味了他们过年的那份感觉。

  土洋“结合”闹新春

  今年是迈克一家在哈尔滨过的第6个春节,虽然他们的汉语还不很流利,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也难以深刻理解,却不影响他们一家人过年的热闹气氛。

  今年52岁的迈克来自美国,1999年到哈尔滨,从此便“迷”上冰城,一住就是6年。除夕,记者走进他位于开发区新苑小区的家,一进门就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客厅里挂着红灯笼,门上贴着对联,迈克夫妻与7个孩子在包饺子。迈克用地道的汉语向记者拜年,他说全家人都喜欢过中国的春节,他们会守在电视机前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等着听新年的钟声。

  今年的春节,他们按照中国习俗增添新节目,给孩子们准备了压岁钱。迈克的小女儿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她喜欢和中国的小朋友一起放鞭炮,在小区大院里堆雪人打雪仗。他们家已经计划参观冰雪大世界,去阿城滑雪,到松花江边溜冰、坐爬犁、抽冰尜。

  海外游子乡情浓

  27岁的郑先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选派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留学生,这次是他在新加坡过的第3个春节,他在除夕夜里,通过互联网向记者倾诉了思乡之情。

  郑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几名中国留学生聚在一起,边包饺子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在此之前,他看到新加坡大街小巷与哈尔滨一样,都是清扫房子、置办年货、准备年夜饭的热闹景象。其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贴春联这一传统习俗没有保留下来,许多家的年夜饭也由吃火锅取代了包饺子,新加坡还禁止燃放鞭炮,这让郑先生觉得少了很多“年味”。

  郑先生还说,当地华人在初一出门拜年时,一定要送两个柑橘作为贺年礼物,主人在客人告辞时要奉还两只橘子。据说,两个柑橘有“大吉大利”、“两粒黄金”和“好事成双”等多重含义。他说,与家乡哈尔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景相比,新加坡春节零上30度左右的气温让郑先生更加怀念家乡,心中升腾起一缕浓浓的思乡之情。

  老人过年盼“团圆”

  春节是合家团聚的日子,也是许多老人难过的日子,他们有的要“谋划”怎样过年,“空巢”或者单身老人看着别人家热热闹闹地过年感到更加孤寂。

  年三十下午,家住道外区南直路的吴大妈开始在家收拾,准备与老伴儿到亲家那里一起过年。因为老两口的女儿、女婿都是独生子女,春节到谁家过年一直是一件难事,小俩口为这事烦恼了好一阵子,最后四位老人协商决定两家合在一起过年。家住经纬街的杨大爷老伴去世两年多,他一直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独自守着老房子过日子。这两年春节他一直忙着“赶场”,几天假期几个孩子轮番把老人接过去,吃过晚饭再送回家。

  大年初四,记者来到哈尔滨市助老服务中心,看到几十位老人聚在一起唠家常、打扑克、嗑瓜子。他们说起春节都流露出一丝伤感,许多老人都是一个人在家过年的,他们的孩子们结婚成家大多不回来过年,老人无奈只能找几个老伙伴们凑“热闹”,心中难免有些空落落的。

  小伙“租”女友回家

  在充满喜气的节日里,一些青年人也有自己的“另类”过年方式。32岁的公司职员家俊的春节筹划与众不同,因为他是和“租”来的女友一同回家过年。

  家俊多年来一直没有交女朋友,这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春节期间,他通过婚介公司与25岁的医院护士小张达成“女友租借协议”,一同回吉林省舒兰市老家过年。协议规定,5天时间“租金”1500元,双方约定中包括不发生亲密关系,家里亲友给的现金和首饰等贵重馈赠“上缴”等条款,他要承担“女友”的食宿、交通等合理消费。

  家俊告诉记者,他刚进家门那天最尴尬也最难熬,父母审视小张时表示出对“未来儿媳”满意,他的父母在饭桌上争着给小张夹菜同时问长问短,问得二人直担心露馅。晚上,他打地铺和小张共处一室,二人谈到深夜入睡。除夕夜,小张和家人忙进忙出准备年夜饭,一起包饺子、炒菜,她样样参与显露出心灵手巧,得到他父母赞赏。春节期间,他还带着“女友”探望了几家亲戚,长辈们设宴款待加送礼,仪式“隆重”。初四,家俊借口公司业务忙与小张返回哈市,离家后二人约定以后不再通话也不再见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