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品牌开发勿忘文化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05:16 山西新闻网

  如果说市场竞争的初级阶段是产品品质竞争的话,高级阶段大约就越来越倚重品牌的文化竞争。五寨银盘蘑菇冲破地域限制,更名为芦芽山野生菇(见本报1月20日报道),便是地方产品倚傍文化闯市场的第一步,可喜可贺。但是,如果把眼界放得再宽些,从文化竞争力的视角出发培育品牌,其市场拓展力可能还可以更大些。

  从手头材料看,银盘等蘑菇的文化含量很丰厚,其记述至少可上溯至唐宋时期,以五
台山、芦芽山产最为著名。据《山西通志》引《归绥识略》文:“蘑菇本菌属,热气湿蒸而生,台产之胜他处者。每岁春夏间,蒙古僧俗携男女驱牛羊驼马诣(五台)山拜佛,依水草为庐帐,每食必肉,残羹剩汁泼倾土石,日暄雨润,蒸而成菌,故特肥美,此间所谓口蘑更可知也。”“银盘”由于生于营盘原名“营盘”,又由于色白似银,转而为银盘。傅山先生诗曰:“芦芽秋雨白银盘,香簟(蕈)天花腻齿寒。回味自闻当漱口,不知瑶柱美何般。”诗中提到的银盘、香蕈(俗名香信)、天花均为五台山、芦芽山一带所产蘑菇。元代吴瑞《日用本草》及《山西通志》引潘之恒《广菌谱》:“天花蕈即天花菜,出五台山。形如松花而大如斗,香气如蕈,白色,食之甚美。”唐宋时即被选作宫廷菜,是山西著名特产。至明代于谦任山西巡抚时,宫廷内使屡至山西采办天花等蘑菇名品,官吏也一再搜刮采买进贡。于谦曾口占名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为民利反成殃。清风两袖朝天去,省得闾阎话短长。”到明末台蘑不敷供应,官家征求竟至僧人,出家人苦不堪言,不得不典当袈裟贷换台蘑上贡。曾编订《清凉山志》的镇澄法师有感而作《五台天花歌》:“君不见五台山上产灵葩,山人目之为天花……在上欲得索其下,公使辗转来山家。僧吏鸣钟告其众,众闻官令惊复嗟……求之不得需贷易,归来典却佛袈裟……”历清一代直到民国年间,台蘑一直是皇家、官家征求品,战争时期又被列为军用品,禁止民间食用。军阀扬言:“谁敢吃蘑菇,小心挨刺刀。”台蘑营养丰富,香气浓郁,当地有“一家喝其汤,十家闻其香”的说法。野生台蘑产量不大,1950年年产量不过数百公斤。后开发人工栽培,到1980年上升至5000多公斤,现产量约2万公斤左右,出口量也渐呈上升趋势。

  五台山、芦芽山蘑菇品牌如何开发?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厚的名称应如何利用?如上述五寨银盘蘑菇在品牌开发时,更名为芦芽山野生菇,弃银盘之名不用,就有些可惜。如果在市场拓展时充分考虑产品品牌的文化含量及远景竞争力,大概就应成系列细分蘑菇品种,把芦芽山野生菇或五台山野生菇作为品牌总名或商标,而以外包装颜色区分银盘、香蕈、天花等细类,标明“千年皇家贡品”,并把傅山先生的诗以及古籍记载、民间传说分别印在细类包装上,其品牌远景文化竞争力无疑会大大提高。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金利来、皮尔·卡丹等,东西并不一定有多大,但品牌无形资产评估动辄数百亿、上千亿,令人目瞪口呆,究其原因大约主要就在于人家十分注重培育和扩张产品品牌的文化竞争力。好在蘑菇品牌开发刚刚开始,一切应该还来得及。赵野(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清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