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味道雕刻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08:45 南方日报

  味觉记忆/古清生专栏

  在我没有将电视机送人的时候,每个周末都要看一看中央电视台二频道的《满汉全席》擂台赛,它是一场时间漫长的大赛,全称为“全国电视烹饪擂台赛”,现在第二届已落幕,第三届已鸣鼓开擂了。我是在第二届复赛阶段被邀请而开始我的电视“美食评论家”生活的,这头衔,感觉比厨师帽还高,不过确实品到了美味。

  以往在电视机前看烹饪大赛,电子技术无所不能的时代,也仍是不能把味道传达,惟在声光色之中听到评委们说好,不知道如何之好。登上评委台品饮以后,尝到了繁华市井间无法品味到的美味佳肴,才知道那味道真奇妙。

  “美食评论家”不好做,现吃现评,都是凭了三寸好吃之舌。不如写书评可以反复阅读,细细斟酌、从容落笔,还能修改,美食评论家要在摄像机镜头下表现,前有厨师与观众,旁有编导,要及时讲出味道的一二三,且不忘挖掘一点饮食文化、地域民俗、历史典故什么的,说的如果不比那做的好,才是冤枉了人家烹饪大师的精湛手艺。守擂和攻擂的厨师,每一场均是一铲相拼,一勺见分晓,评得到位颇是难事,需要悉心细品,然现场是没有从容的机会,而诸多味道是可以意会不易言传的,方体会到“吃”这么一个劳动也不是轻松的事。

  赛场上的烹饪十分不易,只有那些久经考验的名厨从容自信地在摄像机下刀飞铲舞,还能精细雕花,让人眼花缭乱,在45分种时间里做出四道精美菜肴,都不枉为一方名厨。大赛作品精雅,味道清晰,丝丝缕缕,鲜是鲜,辣是辣,一样菜中鲜香或者干香,鲜咸或甜香,清悠或醇厚,皆给人以明晰的味觉信息,便是那些复合香型的肴馔,也不会是混沌一片。品尝第一筷,味觉未激活时,有些模糊,第二筷便能捕捉到感觉了,需要的是有足够的词汇来表达它。

  我参加第二届全国电视烹饪大赛的第一场复赛,便是以麻辣为主题,菜系则不论,还记得四川成都陈述明厨师调制的《过江沾水兔》调料的味道,咸鲜香辣,味道明晰可感,划过味蕾的感觉香真味切。

  那些专业评委,则可以从烹制的过程判出其味,他们也都是中国的顶级厨师,在这个领域已经功成名就,或者正抵达烹饪巅峰。比如,评委主任高炳义先生,是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尤对中国历史以及饮食史的了解,能够从容道来,古典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又极认真,有一道鱼羊鲜的菜,流行说法是孔子带学生去一地,没吃的,人用鱼与羊肉合煮一菜,结果味道非常鲜,于是发明了鲜这个字。但高炳义先生考察出是商代的彭坚所发明。广州白天鹅宾馆庄伟佳对中西部厨师争做鲍鱼燕窝颇不以为然,他认为那是弃长扬短。钓鱼台国宾馆行政总厨郝保力致力引进西式炊具改造中菜烹饪环境……他们是真正的大腕,能混进他们的圈子,让我大开眼界,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