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挑战黑暗——记共产党员、我区眼科学科带头人杨巧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08:41 宁夏日报

  开栏的话

  为充分展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今日起,本报开辟《时代先锋》专栏,陆续宣传报道一批我区各条战线、不同岗位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组织,在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
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典型事迹。敬请关注。

  挑战黑暗——记共产党员、我区眼科学科带头人杨巧玲

  她,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30多年从医生涯中,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时刻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数千名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在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岗位上奏响了一曲曲挑战黑暗的壮丽凯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人生绚丽多彩的诗篇。

  她就是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我区眼科学科带头人杨巧玲。

  凭着自己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不断向眼疾治疗技术的高峰攀登。

  1968年,充满青春活力的杨巧玲走出宁夏大学医疗系的大门后,就与征服眼疾疾病结下不解之缘。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面对简陋的医疗设备和只能从事简单眼疾疾病诊治的现状,杨巧玲凭着自己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解除眼疾病人痛苦的决心,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眼疾手术难关,不断向区内和国内眼疾治疗技术的高峰一次次攀登,逐步积累了诊治疑难复杂眼病的丰富经验。她将白内障手术由冷冻转为新型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的植入,并从传统的大切口逐步转化到小切口,使手术成功率及术后视力的提高向前迈进了一步。玻璃体切除术是代表眼科临床医疗水平的标志性手术,1995年至今,她带领科里年轻医师已完成了后节玻璃体切除手术近500余例,使许多盲眼患者恢复了光明。她还带领全科同志根据网膜脱离不同情况选择冷冻、环扎、外加压、玻璃体切割及气体填充、硅油填充等不同的术式,使网脱的治愈率达85%以上。她率先开展侧壁开眶行眼眶肿瘤摘除,先后成功完成了血管瘤、泪腺混合瘤等复杂手术,大大减少了病人外转手术治疗,既解决了患者因长途劳累等诸多的不便,也给患者及单位节省了开支……由于她技术精湛,深受患者的信赖,眼科的服务范围和对象已扩展到陕、甘、内蒙古等周边地区,就连上海及东北等地的患者也慕名前来找她诊治。

  “一个医生的天职就是解除患者的痛苦,救死扶伤。这是没有任何条件可讲的!”

  众多眼疾患者在她的精心诊治下重见光明,她的医术造诣逐渐被国家医学界和社会所公认。10年前,她被选派参加了全国防盲医疗队,担任宁夏医疗队技术负责人,从此,她的足迹踏遍了整个宁夏山川和周边部分省区的山村。期间,在陕西省定边县医院里,她遇到了一位因啤酒瓶爆炸,造成一两岁男孩右眼球破裂的患者,(紧接第一版)按伤的程度要摘除眼球,为了保证孩子的眼眶能正常发育,面对简陋的医疗条件,杨巧玲果断决定缝合眼球。没有手术用的细线,她将粗线仔细地拆成细线;没有显微镜,她用肉眼精心缝合了孩子的眼球。去年,孩子的父亲带着已十几岁的孩子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找到她,经她检查,眼眶发育良好,便介绍他到上海的一家医院做了眼睛整容手术。孩子的父亲感动地说:“多亏了杨医生呀,要不孩子的眼就会留下终身的残疾。”在这期间,杨巧玲尽心竭力开展防盲工作,共完成了1200多例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杨巧玲酷爱自己所从事的医学事业,为了挽救病人将要失明的双眼,解除患者的病痛,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忘记了自已是孩子的母亲,是丈夫的爱妻。有一年的年三十晚上,寒风刺骨,风雪交加,刚到家的她,正准备给家里人做年夜饭时,突然医院来电话说有几个小学生在放炮时,炸伤了眼睛,她二话没说,就赶了20多公里的路回到医院。在她的精心医治下,几个学生的眼伤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学生的家长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深夜,当她拖着疲倦的身子赶回家时,孩子及家人全在沙发上睡着了。杨巧玲常说:“一个医生,她的天职就是解除患者痛苦,救死扶伤,这是没有任何条件可讲的,同时医生仅仅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像待亲人一样,关心病人,爱护病人。”

  杨巧玲,始终把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放在第一位,她信守“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着想”的服务理念,当一些无依无靠的病人住院时,她们像家人一样对其细心照料,当病人家境贫困无钱医治时,她们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1999年10月,眼科住进了贫困山区泾源县吊庄一名叫惠彩虹的患儿,患儿双眼患先天性白内障,但住院第二天,惠彩虹的父亲就要为她办理出院手续,原因是无法交够手术费,眼看5岁的小彩虹即将失去最后一次重获光明的机会,永远生活在黑暗中,她毅然做出决定,减免了小彩虹的手术费、护理费,并在她的倡导下,眼科医护人员还为小彩虹捐款800余元,并送她衣服、各种营养品,在生活上给予格外的照顾。当拆除纱布的一瞬间,小彩虹头一次看到了光明,看到了蓝天、白云,看到了这美丽的世界,她高喊着:“我的眼睛能看见了,叔叔阿姨们,我谢谢您们给我带来了光明!”小彩虹及父母感动得热泪盈眶,泪水向断了线的珍珠,掉个不停。

  “ 一个人是难以做好工作的,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长期的从医生涯让杨巧玲领悟到:一个人是难以做好工作的,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要靠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在工作中始她终依靠团结全体医护人员,同心协力开展每项工作。为了使眼科事业后继有人,近10年来,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年轻技术骨干人才上面。她甘当人梯,每次科里拓展的新业务和新技术,她都毫无保留地教他们看,帮他们做,手把手地传授给年轻医生。同时,每年她都根据每个年轻医生的技术特长,寻找机会,分专业的将他们送出去进修、深造,在她的传帮带下,一批年轻医生已逐步成长为科室里的技术骨干,该院眼科分别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青年文明号”集体,“文明窗口示范单位”,“巾帼建功示范岗”,“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等。

  在从医的35年历程中,杨巧玲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及对广大眼疾病人的关爱,把全部心血和汗水无私地奉献给了宁夏的医疗卫生事业,多年来,她共做各类眼科手术3000余例,先后获得了“全国省级医院十佳医生”,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现已60高龄的杨巧玲,并未放弃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追求。目前,她正带领全科医生,利用准分子激光技术向治疗近视、远视、散光眼疾的国际先进水平迈进。正像众多康复的眼疾患者对杨巧玲专家的赞誉一样,她是用自己一生的奋斗,给千万个在黑暗和模糊世界里挣扎的病人带来光明和希望的使者。(本报记者白景辉)新闻来源:宁夏网宁夏日报综合新闻网(http://www.nxnet.net)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