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探访山西艾滋病患者救助专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9日04:22 北京青年报

  这是一座口字形的建筑群,静静躺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这座名为“绿色港湾”的建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东里村,从2004年7月24起,成为专门收治艾滋病患者的专区。20亩的建筑面积周围,是70多亩的土地,上面种满牡丹、芍药等。来这里的艾滋病患者不仅可得到正常的救治,还可以到田间地头作有偿的耕作。

  病人:为医院烧锅炉每月可以挣600块钱

  26岁的小丁5时30分醒来,他嘴里“嗯”了一下。睡在另一张床上的妈妈一下就惊醒了,“儿子,睡好啦?”妈妈问道。“我想起来走走。”小丁答道。这天是2月17日,小丁在这里住下已50多天了。50多天前,他发烧不止,作为一名艾滋病患者,他几经周折找到了“绿色港湾”。经临汾市传染病医院检查,他属于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根据他的病历和家庭情况,符合进驻“绿色港湾”的条件,于是当天他就搬进了这里。

  母子俩在室内散步。烧锅炉的老丁偶尔传来一声咳嗽,老丁的老婆是艾滋病患者。为了让老丁有份额外的收入,绿色港湾聘用老丁烧锅炉,每月600元。7时,小丁妈妈开始做饭,早餐是馍,还有玉米粥。小丁一顿要吃两个馍。有时候妈妈感觉有点累,就直接到食堂打饭。食堂的饭菜并不贵,病人和医护人员吃的是一个锅里炒的菜。

  8时30分,另一班医护人员来上班,他们上班后帮小丁量体温,测血压、体重。上午没什么事,小丁和妈妈在室内聊天,中午吃饭后有半个小时的休息,下午还要接受体温检查和肌肉注射。晚上9时许,小丁上床睡觉。

  港湾: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让病人有独立的环境

  从腊月二十九到现在,还有两名艾滋病友与小丁一起在这里。之前还有9名艾滋病友,他们因身体恢复较好,回去过春节去了。临汾市传染病医院院长郭小平告诉记者,绿色港湾是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创建的艾滋病人专区。进驻的艾滋病患者都是机会性感染者。他们在这里除享受正常治疗外,还可进行户外活动,甚至可进行有偿劳务耕作。

  据创建绿色港湾的郭小平介绍,绿色港湾的建筑当初是为防治SARS建立的。港湾占地90亩,其中建筑占地约20亩,耕作区占70亩。“这里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让病人有一个独立的环境。”郭小平说,2004年年初,临汾市传染病医院被山西省定为艾滋病定点医院。郭小平开始有了主意,想把这所未启用的建筑改为艾滋病区。

  后来临汾市陆续投进近60万元,加上临汾市传染病院投进一部分,将这个专为防非典的建筑改成了艾滋病专区,并起名为“绿色港湾”。绿色港湾共拥有38间病房,76张病床,“这就意味着,最多可容纳76个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郭小平说。

  据绿色港湾办公室主任乔吉平介绍,从2004年7月24日收进第一批病人开始,这里已收进70人次的艾滋病患者。最多时,这里同时有22名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人员。

  治疗:心理上的治疗非常重要

  郭小平每天上班前都会到绿色港湾走一走,看一看,和那里的病人打招呼。那里的病人都和他非常熟。“心理上的治疗非常必要。”郭小平说。在未建立绿色港湾之前,这些病人成天窝在病房里不敢也不愿出门。“害怕见到熟人。”小丁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村子至今不知道他得了艾滋病,以为他出去治疗肺结核病了。老丁的媳妇患艾滋病多年,40多岁看起来却非常苍老,她说,她几乎没有多大的勇气回村了,害怕村里人说闲话。但在绿色港湾,病友们同病相怜,医务人员也是非常熟稔,心情能保持得很好。

  “我们一起过中秋节,一起包饺子,一起吃饺子。”老丁的媳妇说,由于她是重度机会性感染者,她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

  绿色港湾里现有4名大夫,7名护士。据乔吉平介绍,当初医院让大家自愿报名到艾滋病区工作,没想到全院的医护人员都报了名。医院本着“服务优、业务精”的原则,选拔出11名医护人员到病区。“大家和病人相处十分融洽。”乔吉平说。

  模式:集中救治和生产自救有利患者的心理健康

  临汾市卫生局对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创建的绿色港湾给予肯定。“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模式。”2月17日,卫生局的一名人员说。

  据临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从1995年到2004年年底,临汾市共发现艾滋病患者106人,其中半数是外地人。临汾市传染病医院是山西省定点艾滋病医院,因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们探讨的是一种救治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的模式。”郭小平说。他认为,救治艾滋病既要注重社区治疗又要注重集中治疗。他希望绿色港湾能成为两者的有机结合。“集中救治和生产自救,既体现人性化,也有利患者的心理健康。”

  引人注目的是70亩的“生产自救区”。这些自救区是围在建筑周围的沙漠浇地。可以种玉米、中药材和蔬菜。院方聘病人陪护来这里兼做务工,既可以护理病人,又可以抽空有偿耕作,艾滋病患者甚至也可力所能及地参与。

  虽然在这里医务人员倾心以对,但周围的压力仍然存在。“我不给他们理发。”东里村一名女子告诉记者。她在东里村开个理发店,庞杜村和东里村的人都到她这里理发。曾有绿色港湾的病人到这里理发,被拒之门外。“心里还是害怕。”这名女子说,就算她不害怕,别人也许会说闲话的。据了解,东里村的人们都表示了害怕心理。

  文/《郑州晚报》

  作者:杨宗锦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