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川变绿农民增收——我省退耕还林千万亩造福农民千万人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0日04:12 山西新闻网

  春节前,记者就退耕还林采访了大宁县三多乡肖家岭村,村民和六喜说起这几年退耕还林给家乡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他说,实行退耕还林后,他家80多亩退耕地栽种了刺槐、山桃、侧柏。政府年年兑现一亩地100公斤粮和20元医教费。2004年,国家改粮补为现金后,他一次性得到补助现金13600元。

  2000年,和六喜和临汾市的50多万农民一样,在他们过去种粮的坡耕地上栽上了树。
自此,一场以退耕还林为标志的大规模生态工程建设在山西的沿黄河16县展开,并迅速在全省11个市的112个县区全面铺开。退耕还林已成为我省林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度最高、农民受益最多的工程。

  据统计,我省实施退耕还林5年来,国家投入的资金已累计达33.9亿元。到目前,全省已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166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区涉及农民达360万人;兑现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17.3亿元,医教费2.6亿元;工程区农户平均年增加收入达到1200元。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生态环境极大改善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最早实施退耕还林的偏关、保德、河曲、中阳、永和、平陆等沿黄河16个县,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已明显减轻,特别是输入黄河的泥沙已大幅度减少。

  永和县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极为恶劣。从2000年被列入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后,5年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总面积27.4万亩,占到全县有林地面积的48%,森林覆盖率由16.5%提高到31.6%。老百姓说,这几年永和的降雨量增多了,水土流失减少了。

  平陆县有平陆不平沟三千之说,2000年之前年输入黄河泥沙100万立方米,到2004年底监测显示,输入黄河泥沙减少了60万立方米,县境内有3条河流基本变清了。

  据国家林业局西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对晋中市7个县核查,该市退耕还林保存率达到97.6%,新增幼林地105.9万亩,增加林木覆盖率4.3个百分点。晋中市林业局武建林副局长说,晋中市在退耕还林建设中,突出生态建设这个核心,在工程布局上坚持河流水库上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优先25度以上坡耕地,优先城区集镇周围荒山荒滩。在石质山区重点实施了以油松、侧柏为主的常绿树种造林,在土石山区重点实施了以刺槐、臭椿为主的阔叶树种造林,在坡耕地中大量采用隔坡水平带(沟)、鱼鳞坑等径流林业整地技术,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据监测,晋中9县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已得到初步治理,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减少18%—46%,基本做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安居乐业起到了明显的保障作用。

  据省退耕还林办提供的资料显示,工程实施5年来,全省完成工程造林1666万亩,相当于全省国土面积的7%。林草覆盖率年平均增加了1.4个百分点,生态面貌明显改观。

  农业基础得到加强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退耕还林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5年来,退耕还林已使全省96.3万户农户、360万农民从补助中直接受益。

  位于吕梁山的石楼县,5年来退耕还林总面积达到60.5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0.1万亩,宜林荒山地造林40.4万亩,是全省退耕还林面积最大的县。工程涉及该县9个乡镇的130个行政村,4200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7%。据吕梁市林业局任连功主任介绍,该县5年来共得到国家补助粮食5490万公斤,折合人民币1.2亿元,仅2004年退耕区农民人均增收达425元。据省农调部门对农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以退耕还林补助为主的转移性收入和以土地征用补偿金为主的收入,两项合计人均增收150元,比上年增长15%,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18.3%。

  据省退耕办主任、林业厅副厅长霍转业说,我省认真执行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和现金补助的政策。到目前,全省已累计兑现农民粮补资金17.3亿元。如大宁县的徐家垛乡南坡村782.8亩耕地全部为坡耕地,2002年该村将这些地全部退耕还林,2004年一次性得到补助12.6万元,全村95口人人均增加收入1300多元。

  农村经济活力彰显 农民观念明显改变

  退耕还林,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活了农村经济的多层面发展。因为农民退耕之后,吃饭有了保障,使广大农村剩余劳力从坡耕地广种薄收中解放出来,转向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经营,转向外出打工和劳务输出,从而大大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又促使守土经营的农民增加了土地占有量,提高了经济收入。

  贺增慧是石楼县临泉镇谭庄村的一位普普通通退耕户,可如今他因养獭兔出了名。现在,老贺已是拥有7000多只獭兔的养殖大户,年纯收入超过了8万元。用老贺的话说,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得益于实施退耕还林这一造福农民的工程。

  石楼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结合农户有饲养家禽的习惯,大力实行林草间作,倡导种草养畜,全县种草达到15万亩,养兔40.5万只,养羊2万只,养牛1.5万头,出现了以谭庄村、塔则上村和王村为主的养兔专业村,余家腰养羊专业村。

  谭庄村退耕户在贺增慧的永兴獭兔养殖厂带动下,以“公司+农户”的形式饲养獭兔,由2003年的5户迅速发展到现在的50户,全村存栏15300只,仅2004年就出售商品兔31500只,使50个养兔户户均增加收入3.15万元,养兔户人均增收5943元。因贫困而闻名全国的吕梁市,这些年依托退耕还林工程,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使全市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由15%上升到30%;在农村家庭经营收入构成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近1500元。有60万人口的临县,实施退耕还林后,有10万农村富余劳力走出山沟打工创业。据该县林业局张犬照局长介绍,全县退耕还林达到51.2万亩,涉及23个乡镇,15万农户。由于国家兑现了2350万公斤的粮食,近1000万的医教补助,确保了外出打工的农民衣食无忧。仅去年全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劳务收入就达3亿多元。

  退耕还林的实施,改变了退耕地区农民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大批农村劳动力从繁重的土地中解放了出来,从事种植、养殖、加工、劳务输出以及社会化服务行业。太谷县实施退耕还林后,全县从事苗木和花卉养殖的专业村达100多个,从事苗木和花卉的农民达到6万人,全县苗木和花卉实现收入超过1亿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苗木和花卉生产销售基地县。

  据省退耕办对全省32个县的86个退耕农户的随机调查,退耕还林之后每户家庭平均收入达到10246元,比退耕还林实施之前的7506元增加了2740元,增幅达到36.5%。在收入的主要来源中,耕地收入呈减少趋势,养殖业、劳务输出等收入呈增加趋势。在耕地总收入中,退耕地收入由工程实施前的36.67%上升到工程实施后的44.8%。本报记者李久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清兰)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