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沪三网友欲集资建房 建设部发函调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01:05 东方网

  东方网2月21日消息:找一帮人集资建房,未来生活的蓝图将会是:住上符合自己理想的房子,和一群意气相投的人做邻居,并得到也许是每平方米5000元的市区房价……

  尽管不少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但沪上三名年轻人仍执着地实践着这个梦想,并为它取名为“家圆”。三名年轻人有两人放弃了正式的工作,成了“家圆”的全职工作人员。

  因梦改变的生活

  梦想激动人心,但打造这个梦,却并不简单。为了梦想,三个年轻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剑的手机不断响起,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从论坛上知道他的手机,总喜欢问上几句;郭宇新也不时在手提电脑上忙着打字;上午看地皮,下午开会,应荣军晚上还得忙着赶公司的活。

  应荣军27岁IT从业人员

  郭宇新27岁此前是外贸采购

  朱剑28岁此前是IT营销策划

  应荣军是三人中唯一在职的人。由于工作时间限制,他目前主要负责“家圆”的网络维护和在论坛及QQ群上解答新加入者的一些疑问。周末,他的时间也常常被“家圆”的讨论会占据。曾从事外贸采购的郭宇新,2004年年底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全心投入到“家圆”的工作中。

  “一开始只是理论上的论证,还比较简单。现在到了真正开始去实施的时候,头绪非常多,所以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同样是全职为“家圆”工作的朱剑说,很多时候他都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紧急讨论,于是召集常务组成员开会。每天,他为“家圆”投入的时间不少于12个小时。

  朱剑的家人都在南通,当初辞职是为了休整三个月,不料就此扎进了“家圆”的工作中,休整的期限也暂时变得遥遥无期。

  “爸爸当初不太理解,老婆也说我怎么在上海一直不找工作,不挣钱还要花钱,这些都得跟他们解释清楚。”朱剑说,春节的时候他把一张有的报纸带回家,向家人解释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从事建筑行业40余年的老父亲终于理解了他,并给了他不少建议。

  不过朱剑也坦言,自己经济上的压力仍然存在,他现在是在为一个不发薪水的“老板”工作,且项目实现的希望有多少,目前谁也不能下结论。

  梦开始的地方 网络论坛

  “喂,是朱剑吗?我在靠近扶梯的位置。”

  “你好!我是朱剑。啊,我好像看到你了……”

  2月19日下午3时许,来福士广场6楼出现了有趣的一幕:“家圆”的发起人之一朱剑在和前来参与讨论的网友碰头时相见不相识,手机打到一半,才发现对方就站在自己面前!

  “这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朱剑笑着向记者解释,“我们这个项目最铁杆的三个支持者也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现在几乎每次会议都会有一些新面孔出现。”

  朱剑所说的三个“铁杆支持者”,除了他自己,还有另外两名年轻人———应荣军和郭宇新。

  2004年11月底,28岁的朱剑在网上建立了关于个人集资建房的论坛,招募同道中人;不约而同地,27岁的IT从业人员应荣军12月中旬在网上也建立了类似的论坛;再后来,为买房奔波数月的郭宇新偶然看到了他们的创意,十分赞同。三个互不相识的年轻人,就这样通过网络走到了一起。

  三个年轻人志趣相投,却个性各异。同龄的应荣军和郭宇新一个腼腆寡言,一个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而曾经是IT营销策划的朱剑说话则简洁明快。三人的共同点是,目前都没有在上海买房。

  他们的建房梦很简单:召集500名左右的网友,大家共同筹集一笔资金,选择合适的地块,建造适合自己要求的房子,价格要比市面上的房子便宜。既为发起者自己找到合适的房子,也给其他参与者带来收益。

  “与其背负20年乃至30年的买房贷款负担,还不如给自己一个机会搏一把,努力了才有成功的可能。”郭宇新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 曾被指行骗

  尽管最初只是通过网络公开了集资建房的设想,随之而来的发展却出乎三个年轻人的预料。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家圆”项目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拍手叫好者有之,冷眼旁观者有之,也有人提出种种质疑。

  在家圆论坛(),一名网名为ma123的网友发言相当尖锐,认为“家圆”项目是“利用大家买房心切的心情招摇撞骗”,是“骗子们的拙劣表演”。

  对于类似的言论,三名“铁杆”的看法一致:如果一个人根本不了解“家圆”项目,就自说自话地大加诋毁,他们根本不愿意理会这种人;如果是对项目本身的具体工作有质疑,他们会吸收各方意见并逐步克服困难,这样的质疑是受到欢迎的。

  在谈及最初对这个项目的困难有多少预期时,卷发的郭宇新接过了话茬:“说实话,一开始我们几个人的知识也很有限,所以觉得这个项目要完成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尤其是很多专业人士,我们有了努力的方向,路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从去年12月至今,“家圆”建立起了三个QQ群专门供会员讨论交流,论坛上注册人数也超过了800人,并且不断有新的面孔出现。更重要的是,有着建筑、管理、法律、财务经验的人不断加入进来,“家圆”有了更多帮手。

  当初成立论坛时,三个年轻人希望通过个人身份获得建造房子的土地。然而当他们不断接触法律、银行、财务等方面的人士后发现,以个人身份拿地困难重重:与银行谈融资问题时,以个人身份出现显然难以成功;要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必须以公司为载体……现在,“家圆”的组织者们正在着手筹建一个“上海家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负责“家圆”项目的前期工作,将来进一步成立房产公司进入市场程序购得土地。

  “家圆”仍在梦中三铁杆未动摇

  2月19日下午在来福士广场的会议,是“家圆”春节后第一次对外公开会议,内容涉及合伙人协议、公司章程等,允许感兴趣的网友旁听。

  当天下午3时20分左右,四名初次到会的网友、三名“家圆”铁杆以及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律师围坐在了圆桌前,开始讨论起“上海家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章程。

  章程初稿由与会的那位律师起草,朱剑边读章程,边提出疑问,并逐一记录。对他来说,注册投资咨询公司、与信托公司合作,都在摸索中前进。除了他们三个“铁杆”,建设规划组、融资财务组、法律政策组都有了一些固定的组员,共同推进他们的“家圆”计划,不愿透露名字的律师就是法律政策组成员之一。

  在“家圆”计划进行的过程中,不断有人加入进来,也不断有人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但三名“铁杆”始终没有动摇。被问到梦想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郭宇新说:“我现在这样努力做,也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自己一个项目能不能成功的答案。即使最终无法进行下去,其中的历练也值得我们尝试。”

  上海“家圆”的梦想能否成真,人们拭目以待。

  新闻链接

  其它城市集资造房现象

  北京2003年12月1日,就职于北京联想集团的于凌罡通过互联网论坛提出了一个几百人合作盖楼的设想,说只要拿出15万元,就能拥有一套价值50万元的住宅。据于凌罡透露,目前已经有500多人报名参加集资建房计划。中国民生银行中关村支行行长纪乃方也表示,该支行将为合作建房提供所需按揭贷款。不过于凌罡近日坦称,如果年内拿不到地块,那就不做了。

  南京继北京出了于凌罡发起个人集资建房之后,南京一位叫njhero的网友也提出了个人集资合作建房设想,并牵头筹建我爱南京自建/团购房俱乐部,有意参加者已经达到200多人,正规注册的有50多人。

  成都今年1月成都也有人正式发出倡议,要征集100人集资盖房子,组织者成都律师王劲夫表示,集资建房每平方米的总价格不会超过2000元。

  集资建房惊动建设部

  日前,建设部向北京、上海、成都、南京、厦门五城市房管部门发函,要求这些城市汇总报送当地个人集资建房情况,并征求这五大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对此事的意见和建议。虽然此次发函仅属普通调研性质,但据建设部一位官员透露,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关注个人集资建房中可能出现的违规现象,对不合法的个人集资行为将坚决叫停。(2005年2月9日南京晨报)

  上海合作建房曾流产

  上海在2003年就出现过合作建房。当年4月,身在美国的留学生kjm1089(真实姓名叫翁云)在网上发出帖子集体买地造房。据称,不到一个月,就有50多名海外留学人士和国内的IT业人士、会计、金融人才、房屋设计师等加入了这个团队。到当年7月底,他们筹集到了100万美元。2003年5月19日,成本测算报告第六稿出台,内部成本售价5691元/平方米,地块目标在静安区。2003年下半年,因建房税收及地块未获得政府支持问题,这一事件不了了之。(2005年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宝花

  (来源:新闻晨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