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西临汾艾滋港湾:免费治疗是患者的迫切需求(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02:02 新京报


  病区生活

  “就像在家里一样。”坐在病床上输液的小丁一说话就低下头,“住院免费,不用花钱。”“绿色港湾”共有36间病房,每间病房两个床位,带有独立的卫生间。

  病区走廊很长,两侧的墙上有彩纸拉出的“happy newyear”字样,顶棚悬挂着装饰性玩意儿烘托出安祥的氛围。

  “这些都是医护人员和我们一起做的。”丁师傅偶尔露出一点笑容,“现在人少,人多了可热闹了。”2月17日,另一位患者,26岁的小丁也回到病房。此时,小丁的母亲正将煮好的鸡肉送进儿子口中。

  病房内弥漫着一股鸡肉的香味。

  在
病房的后面,有四个灶台,患者家属可以轮流到那里做饭。医院也有自己的食堂,但患者一般都不在那里吃。

  “自己做比较方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小丁44岁的母亲指着锅内的鸡肉说。一开口,她的眼睛就红润了。

  来自万荣县农村的小丁18岁时,因肠胃出血在乡镇卫生院就诊,输血时感染上了艾滋病。7年后发病,家人背着他到处求医问药,没有成效。去年秋天住进了“绿色港湾”。

  “就像在家里一样。”坐在病床上输液的小丁一说话就低下头,“住院免费,不用花钱。”他的母亲表示,小丁急着要来“绿色港湾”。“我们和丁师傅都是在市内过年的。今天早晨,医院说要把我们送到这里。

  护士周亚琴不时进门看看输液情况,并探问患者的感觉。

  丁师傅也时而来串门。

  他进门看了一眼说:“大家都快来了,来了就热闹了。”临出门时,他又说,“看大夫和护士今天晚上有空没有,有空咱打升级吧。”周亚琴表示,平时可热闹了,就像一大家子。晚上没事大家就打升级(扑克牌游戏),能上阵的就都上阵,打得不亦乐乎。

  “我们经常打。”她笑着说,“要是你不走,晚上咱和丁师傅他们一块儿打。”

  “她有勇气活下去了”

  生日过后,丁师傅爱人的病情有所好转,心情也开朗多了。

  在“绿色港湾”,丁师傅的爱人第一次听到别人祝福她“生日快乐”。

  2004年6月,艾滋病区的全体医护人员涌入丁师傅爱人的病房。

  “我当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把我吓了一跳。”丁师傅难得露出笑容,他们说要过生日,他才第一次准确记住了爱人的生日。

  当时,医护人员专程买了一个大蛋糕,买了鲜花,还点上了生日蜡烛。

  “我爱人可开心了。她还唱了几首歌答谢大家。”丁师傅说,那天晚上他也很高兴,感觉医护人员比自己的亲人还亲,“最后我们俩都哭了。”生日过后,丁师傅爱人的病情有所好转,心情也开朗多了。

  “发现这个病后,我就没有见她笑过。”老丁仿佛还沉浸在当日的情景中,脸上浮现出微笑,和刚见到他时截然不同,“以后她经常笑,还和大家开玩笑。”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她有勇气活下去了。”丁师傅说。

  大年三十的时候,小丁和丁师傅的爱人,都收到了郭小平送的100元红包。

  “这是我收到的最大的红包。”26岁的小丁腼腆一笑,“没想到这么大了还收到红包。”正月初一,他们几位患者及家属还吃到了医护人员包的饺子。

  在患者眼里,院长郭小平从不穿白大褂,不戴口罩和手套。他平均一周来“绿色港湾”一次,每次都要坐到患者床前问寒问暖。“一点也不像领导,没有架子,很随和,就像熟人见面一样。”小丁的母亲说。

  “来到绿色港湾,我们就要让患者感觉像一个家。”乔吉平说,病人的思想压力都非常大,必须让他们乐观一点,鼓起生活的勇气,这样对治疗才有好处。

  他表示,从一开始,医院就非常重视心理治疗。为此,他们医院组织了几次捐助活动,并号召医护人员和患者“结对子”,终生给患者关怀。

  护士周亚琴从去年9月份回来后,也和一位患者结了对子。

  “不能让患者感觉到歧视。”周亚琴说,一定要让患者放下包袱。

  她经常和患者开玩笑。

  一患者爱吃猪蹄,她就对病人说,“你是不是因为想吃猪蹄才装病呀”,逗得病人大笑。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小患者苗苗。每次她下班回家的时候,苗苗都要拉住她的手,让她带好吃的。她每次上班,苗苗都会在大门口等她。

  周亚琴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苗苗淘气,他的爷爷生气了,就说了他一顿。

  结果,当周亚琴刚一到医院时,苗苗就扑在她的怀里。

  “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滴,看起来很委屈。”周亚琴说,“苗苗把我当成他的亲人了。”

  “我要去开小卖部”

  病区要搬到东里村时,小张不乐意。但在“绿色港湾”生活一段时间后,她又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了。

  30岁的小张家在新绛县农村,是临汾市传染病医院接收的第三例艾滋病患者。1998年,她到了预产期,在镇上的医院准备生产时,输血感染艾滋病。2003年,村里三四个输过血的人都死了,她怀疑自己也染上了艾滋病。确诊后,她住进了“绿色港湾”。去年12月12日,她出院回家。

  2月18日,护士周亚琴联系她,要到她家里看看。

  “你可来了,想死你了。”一见面,满脸笑容的小张就拉住周亚琴的手,“我全家都在路口等,等了一两个小时都没见到你,着急坏了。”小张住院时,口腔溃疡,成天睡觉,不吃饭不喝水,头发几乎掉光了。而此时的她,脸上泛着红光,头发也长了起来,过年了,她还特意染了头发。

  “我知道自己是艾滋病时,思想压力非常大,不敢回村里。村里人都不来往了。”小张说,后来,在医生和护士的开导下,她逐渐恢复了活泼的性格。

  但是,她的儿子在村里遇到了麻烦。小孩上学,老师不让他和别的小孩坐在一起。村里的民办老师,午饭一般都是由学生家长提供的,但老师从来也不到他家吃饭。后来,他的奶奶就不让孙子上学了。最后,小张只好将孩子送到别的村庄去上学。

  病区要搬到东里村时,小张不乐意。她当初考虑的是离城里远了,回家又要多花钱。但在“绿色港湾”生活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又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了。

  去年12月,小张可以出院了,但她不想走。最后是由于病房太紧张了,她只好离开。

  “后来,我到临汾检查的时候,又特意坐公共汽车到‘绿色港湾’住了一晚上。”小张看着周亚琴,“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呀?”“昨天丁师傅还给我打电话了,问我的病情怎么样。”小张也十分惦念“绿色港湾”的病友。

  “那里就像一大家子。”小张的父亲回忆说,一天晚上7点多,医院的一位大夫将患者及家属都集中起来,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小苗苗的爷爷,感动得哭了。

  说这些的时候,一家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我还要回去,到那儿开一个小卖部。”临走时,小张不住叮嘱周亚琴,“回去一定和院长说说。”

  病区搬迁的三个理由

  “一旦交叉感染,艾滋病患者就很危险。很多患者过早死亡是因为并发症死亡,并不是因为艾滋病毒。”“绿色港湾”的事一经媒体报道,就引起了争论,焦点在于是否应该对艾滋病人采取隔离措施。

  但在郭小平看来,患者的贫困、心理压力和传染病医院的客观情况,构成了病区搬迁的充足理由。

  据介绍,艾滋病人的抵抗能力极弱,而在传染病医院住院部,各种传染病患者和艾滋病人生活在一起,交叉性感染的机率非常高。

  “尽管消毒,但防不胜防。再说,患者上下楼也不方便,想出去走走都没有地方。”郭小平的语速很快,“一旦交叉感染,艾滋病患者就很危险。很多患者过早死亡是因为并发症死亡,并不是因为艾滋病毒。”“别人都躲着我们,弄得我们都不敢出门。”丁师傅则认为,传染病医院的活动空间比较小,不像在现在的病区,能出去走走。“在这里大家都是那个病,没有谁躲着我们走。我们还可以互相交流,有空还可以玩一玩。”丁师傅表示,他是自愿到“绿色港湾”来的。自儿子也跟随过来后,他就把这里当家了,自己老家院子的草都长了一人多高。

  来自病区的一份资料表明,来此地就诊的患者中,95%都是农民,每天的生活费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在市内住院,他们每天都要到街上买饭吃。而在这里,院方盖了四个灶台,他们可以自己做饭。

  “省钱,我们都愿意来这里。”丁师傅谈话时始终不离“钱”字,全家三口人,因为妻子感染艾滋病,他也不能种田打工,在“绿色港湾”生活,每天可为他节省下将近10元钱。

  小丁吃的鸡,是他母亲买活鸡炖的,只花了9元钱。

  “过年时,小丁就说想吃鸡。我一直不舍得买。一斤就要9块。”她抹着眼泪说,“这里省钱。”小丁则把捐赠来的衣服和被子锁了起来。“现在舍不得用,要等好一点的时候,到家里用。”百度一下“艾滋病”,达131000条。

  2004年7月,山西临汾传染病医院在郊县设置艾滋病生产自救区,患者获得免费治疗,家属们还可通过打工来维持生活。  本报记者郭建光山西临汾报道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