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患者腹部将建立一个永久性人工肛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11:22 东方早报 | ||||||||
当李沁(化名)被诊断为低位性直肠癌时,刚刚新婚不久的她愣住了。从所有大医院的诊断报告中,李沁知道了一个医生们的决定:为了保住生命,只能切除直肠和肛门,在腹部建立一个永久性人工肛门。 “如果一定要做人工肛门的话,我宁可由它发展也不开刀!”平时在家人眼里一直柔弱娇惯的李沁突然表现得异常坚定。李沁的父母泪如雨下,女儿年纪轻轻,今后一辈子腰
在大多数医生看来,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他们从来都是施以传统手术,术后在腹壁建立一个永久性人工肛门,但造口长期存在大便气味,无节制排便、排气,影响患者的生活。 到处求医都得到了这个不尽人意的结论后,李沁年迈的老父亲找到了擅长于直肠中下段恶性肿瘤保肛手术的葛海燕。年仅46岁的博士生导师、身为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市MayoClinic外科高级访问学者的葛海燕说,近年来,国内医学界也认识到肿瘤的预后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肿瘤诊治的早晚关系较大,证明直肠癌根治术时远切段长度和局部复发没有关系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这为中低位直肠癌采用保肛手术提供了依据。如今,人们从单一以“挽救生命”的目标变为“保证生活质量”的双重要求,使保肛手术成了人们首选的术式。 这种手术在国外最先被用于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即切除直肠后,把乙状结肠和肛管进行吻合,这样就不需要做人工肛门了。但是由于术后容易发生吻合口瘘、出血等并发症,所以至今少有人涉足。尽管该手术技术要求比较高、承担的风险也比较大,但是对于患者而言,能既根治肿瘤,又不必终日挂个粪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李沁说,她不但要“保住生命”,还要尽量“留住功能”,确保生活质量,否则“生”将没有任何意义。 葛海燕把他的想法告诉了李沁。年轻的李沁说,承担多大的风险都可以,她要有尊严、没有心理负担地活着。她告诉记者,从她被确诊的那一天开始,她就不停地在网上查询种种没有肛门的患者生活的点点滴滴,越看越害怕,衡量再三,她才对所有的亲人表示,坚决不做传统手术。 为了鼓励李沁,葛海燕告诉她,国外医学研究组织比较研究了21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和110例未造口术的患者,两组在长期生存率方面没有区别。不过,前者对社会接触明显减少,感到孤独。据报道,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几乎不参加社会活动者占50%,而未造口术者只占18%,并发现结肠造口术后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占整个评估病例的32%,而未造口者只占10%。 还有研究得出了类似结论,认为行结肠造口术的患者参加社会活动更趋减少,对社会活动不感兴趣,出现心理障碍。Devlin等研究发现83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的23%有严重的心理障碍,37例括约肌保留术仅有1例产生心理障碍。 在医生的眼里,这些数据仅仅为一项新技术的实行提供了证明。但是对于李沁,这些数据却赋予了“生”的定义以新的诠释。李沁说,她不但要“保住生命”,还要尽量“留住功能”,确保生活质量,否则“生”将没有任何意义。 在李沁的强烈要求下,葛海燕在春节之前成功地为她做了手术。 “可以安心过年,是我们全家的希望,今后我还要定期做化疗,但是我会坚强!”李沁说。早报记者李�刘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