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年之“异”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03:28 山西新闻网

  作为华夏儿女,过春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我们细心留意,几千年的历史中,不同的时期,年都过得有所不同吧。这还不主要在于年俗的流变,而是不同的历史条件,社会和经济的变迁,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差异,过年在不同时期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几千年的历史中,以农耕文明为主,年俗也主要成形于斯。那时的过年,时间远比现在要长,从“二十三,糖瓜粘”开始,家家户户就进入了过年的气氛,一直到正月十五年才
算过完。这样的过年是和农耕文明的农闲相对应的。

  现在,社会形态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已越来越快,我们的国家在高速的发展,我们国家在经历了工业社会后,已进入了信息社会,那么,现在过年过什么?怎么过?就是一个问题。因此,有人感觉现在的年味淡了,其实是因为社会形态变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过年的新现象可以说不断在出现:上世纪80年代,电话刚刚多起来时,人们时兴电话拜年;后来手机多了,短信拜年又风行起来;网络渐渐普及,网上贺卡拜年,也让人倍感新奇。这些都已构成了年味的“变异”,可以说是很正常的。

  现在有一种年味的“变异”就不是正常的了。近年来,我国揪出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贪官,从统计的数字中发现,贪官中两成多是在过年时和贪污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而后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可悲复可叹啊。

  过年时因此出现了一种腐败的“异”味。现实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清楚,过年时,大大小小的官员便进入了不正常的忙碌期,且看大贪官慕绥新在狱中的“忏悔录”:“我在沈阳市任职的4年中,有180余人,其中85%以上是各类干部,逢年过节,大事小事,以各种名义给我送钱送物多达600余万元。这是一组十分可怕的数字。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把这种送礼行为看做是‘人情往来’而坦然待之”。这样的人情往来早已异化了,其中更多的是权力“味”和铜臭气吧,这种现象让人看了实在是触目惊心啊,而这种过年的“异”味最是大煞春节祥和的氛围。慕绥新现象绝非孤例,他的“忏悔”是把一段时间里不太为人所知的黑幕揭开了。像这样过年时一些人家门前车水马龙、送礼的如过江之鲫的现象,是对我们社会风气的极大败坏,还是及早绝迹的好。吴炯(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