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制假制劣卫生堪忧 大水井地区遍布Y作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05:02 重庆晨报
制假制劣卫生堪忧大水井地区遍布Y作坊(组图)
万客来食品公司仍用燃煤生产。图为该公司高高耸立的烟囱。

制假制劣卫生堪忧大水井地区遍布Y作坊(组图)
江洲床上用品厂加工出的“豪华棉胎”。

制假制劣卫生堪忧大水井地区遍布Y作坊(组图)
包装车间员工未戴口罩和手套便直接包装糖果。

  大量使用炉灶,煤烟直排,大水井燃煤污染成了主城净空的一大“杀手”。

  为了彻底揭开大水井地区燃煤污染真相,2月16日,记者走进大水井一家食品厂卧底,揭穿了大水井地区的污染内幕。

  乔装民工找到工作

  脚穿一双破旧的脏皮鞋,身穿借来的民工服,坐上起步价3元的三轮摩托车,2月16日上午9点,记者乔装成进城务工农民,进入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大坪村大水井合作社辖区。

  在大水井工业园区88号一门面,贴在墙上的“招聘启事”引起记者注意,落款是万客来食品公司。得知记者欲寻找工作,一名工人模样的中年男子将记者带进该厂。

  一会儿,中年男子叫来万客来食品公司刘老板。一番简单对话后,刘老板同意招收记者。

  首次观摩发现问题

  刘老板称,在该厂上班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包吃包住月薪400元,但每月工资要扣除押金,直至扣完500元押金为止。

  记者要求进厂观摩,以便确定是否能胜任开机器的工作,刘欣然同意。

  来到厂区,所谓的包装车间,只有3名年幼少女正在包装糖果。记者发现,3名少女都没按照食品行业生产要求作业,没戴口罩,也没戴手套,均是双手直接接触糖果。征得同意后,记者随手拿起一颗糖,发现绿色包装上印有“多吃点”字样。在另一架机器旁,堆满早已印制好的《合格证》,生产日期打码器就在一旁,现场未见任何食品监督检测人员。

  烟囱排出滚滚浓烟

  临别,记者表示可以胜任开机器工作,老板很高兴,要求记者第二天来正式上班。

  2月17日一早,记者来到该厂。前一天还承诺让记者到包装车间开机器的老板突然变卦,他收了记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后,安排记者到软糖车间上班。在软糖车间门口,他指着一中年男子吩咐记者,这是卢师傅,以后就跟他学做软糖。

  该厂的燃煤大灶就在软糖车间。站在软糖车间门口,昂首向上望去,煮料间房顶上,6只黑色烟囱一字排开,排出的滚滚浓烟腾上半空。厂房周围的建筑物墙壁、巷子路面,因长年累月遭遇黑色煤烟粉尘侵袭,都变成了统一的颜色———黑色。

  生产糖果卫生堪忧

  走进软糖车间,卢师傅安排记者干杂活,负责清洗搁置在地上的模具、铁盒和一些方形木棒。

  在软糖车间,10个灶口直径约30厘米的炉灶依墙而搭。用黑色牛毛毡遮风挡雨的房顶,不断掉下黑色块状物,落在灶台周围,记者一人清扫地板,完全忙不过来。灶台周围,甚至模具车间,污水横流,夹杂着模具上的腐败糖果渣滓发出的恶臭,让人喘不过气来。

  记者注意到,这里没有一个工人戴口罩。煮料车间,3名工人戴着黢黑的手套,既要加煤、抽烟、拿着扫帚做清洁,还要加工糖果。而机器出糖果的地方,距离灶台不到3米。一边是四处飘散煤炭烟尘的炉灶,一边是即将进入市场让消费者入口的糖果,卫生状况堪忧。记者一一拍照取证。

  其间,卢师傅告诉记者,该食品厂燃煤消耗量很大,平均每天都要燃烧掉上千斤煤炭。

  卧底记者突被解雇

  与此同时,本报另一组记者在大水井街上暗访时,无意间碰上了万客来食品公司刘老板。记者当即预感不妙。

  果然,当天上午11:08,刘老板突然返回车间找到卧底记者,以等待签订劳动协议为由,叫卧底记者回家。

  卧底记者只得趁机退出,结束了当天卧底干苦力的民工生活。

  发黑旧棉料变豪华棉胎

  记者现场逮住一个假劣棉被生产窝点

  黑烟滚滚、密密麻麻的小作坊究竟在干什么?知情者透露,如今的大水井假冒伪劣盛行,假酒、假木耳、假棉被,是大水井地区三大造假项目。

  2月17日,记者再访大水井,逮住一个假劣棉被生产窝点。

  废旧布料制作棉花

  暗访中,记者循着浓烟找去,路边一家作坊引起记者注意。这家作坊没有门牌号,更没有厂名。知情者透露,大水井地区的作坊企业大多没有厂名,它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令执法部门头疼。

  临街一间门面内,堆积了大量废旧布料,里间还不时传出隆隆的机器轰鸣声。

  原来,这里就是一个利用废旧布料加工棉花的窝点。见记者拍照,正叼着香烟的老板罗代金称,他是北碚区龙凤桥人,来此租房办厂1年多,150平方米厂房年租金1万多元。废旧布料主要来自废品收购站,每吨2000元,加工出来的棉花每吨卖3500元。

  为获利润疯狂造假

  经过简单加工,每吨废旧布料便可赚取1500元利润。在如此利益驱动下,难怪大水井地区有这么多的地下加工厂。

  记者走进门面发现,两名工人正在紧张作业,一人用刀斩断布条,另一人在开动机器,粉碎布料。经过粉碎,劣质棉花出来了。

  记者看到,整个加工车间,粉尘弥漫,工人连口罩都没戴。工人告诉记者,一台机器一天可以粉碎几吨废品。

  再往里走,是库房,里面有堆积如山的废旧布料。据悉,在大水井地区,有数十个废品收购点,专门为这些劣质棉花加工厂提供原料。每天,源源不断的废品摇身变成了棉花。

  罗代金称,该厂经营范围是加工销售棉、麻、化纤等,生产的棉花禁止民用,但记者在其包装上根本未发现“禁止民用”的标识。

  豪华棉胎劣质底料

  这些劣质棉花究竟用来干什么?

  记者在大水井暗访发现,一家名为江洲床上用品厂的棉胎加工厂内,便有大量劣质棉料。

  当时,几名工人正在该厂生产棉胎,其中一人拿着杆秤,正在仔细称量旧棉花,以便严格按比例添加到棉胎中。

  记者看到,这家厂内,堆积了大量旧棉料,这些废旧棉料颜色发黑,十分粗糙。

  一旁,几名师傅正在木板上制作棉胎,经过加工,废旧棉料的颜色完全变了。棉匠师傅承认,该厂每天生产棉胎10多床,棉料由专人配好比例,优劣混合。

  记者发现,该厂一角,大量成品棉胎即将上市,其包装上赫然标明“豪华棉胎”。

  随后,记者在大水井看到,像这样的棉胎生产基地比比皆是。

  知情者称,废品收购———废旧棉花加工———棉胎制作———棉胎销售,大水井地区已形成一个繁杂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上,有上百人以此为生。

  暗访

  煤堆旁大造豆腐干

  大水井地区拥有上百个家庭手工作坊,其中,不少作坊生产市民们常吃的食品。16日和18日,记者乔装暗访发现,位于大水井的一个豆腐干生产厂,卫生状况很糟糕。

  乔装暗访

  16日中午,记者乔装成进城寻找活路的民工,来到多味多食品厂。食品厂办公室一夏姓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为记者提供了一个职位———灶台工,包吃包住,月薪300元。

  为让食品厂办公室工作人员更加信任,记者与办公室的两名工作人员闲聊了近20分钟。

  20分钟后,记者的一句话,却引起了夏姓工作人员的警觉。记者提出,上班前,想到灶台车间尝试一下灶台工工作。说完这句话,记者注意到,夏的眼睛突然不停打转,脸上写满了警惕。夏大声告诉记者,他们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各大超市都在售卖,食品厂车间很干净,任何人都不能无故进入食品生产车间。

  眼看不妙,记者迅速走出食品厂办公室。

  烟尘直排

  在食品厂后面的燃煤炉灶处,记者发现,3个炉灶里正燃烧着熊熊煤火,两位烧火工正在清理堆积在旁的煤炭,而厂房顶上的烟囱正冒着黑色煤烟,周围建筑物都铺上了一层黑色粉尘。

  一烧火工告诉记者,多味多食品厂,每天都要烧掉上千斤煤炭。

  裸手干活

  18日上午11点,记者再次造访了多味多食品厂,没有进入厂房大门,而是来到了食品厂对面的豆干加工作坊。

  记者乔装成个体老板,以寻找厂房为由,进入该豆干生产作坊。作坊内,十多名工人正热火朝天地生产着豆腐。记者在豆干生产现场注意到,除烧火工外,没有一名工人戴手套、口罩生产。机器磨料、煮豆浆、压制豆腐皮、剪切成豆干,整个加工流程,工人们都是裸手干活。

  从作坊侧门走出,记者看到,一个装豆渣的池子紧挨煤炭堆,另一边就是燃煤锅炉。而烧火工手持铁铲给锅炉加煤,还必须经过豆渣池。

  通过一个约6平方米的墙洞,豆渣池连通了整个作坊车间。外面的一些煤烟粉尘及其他污染物,侵袭了整个作坊,除豆腐干外,作坊呈现一片黑黄色———天花板、地板,作坊墙壁,及一些生产工具,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本色。

  一豆干作坊工人告诉记者,该作坊与多味多食品厂是配套生产,豆干做好后,送对门的多味多食品厂进行一些加工处理,然后包装、进入市场。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采写

  养猪专业户不堪大水井环境

  李女士是大水井地区30多户养猪专业户之一,因为赚钱少,也因为当地环境差,李女士打算离开大水井,回渝北老家卖菜。

  18日中午,记者在大水井一家养猪场见到李女士时,她正在修葺被猪拱坏的猪圈。李女士说,前几天,她已卖掉剩下的30头架子猪,修好猪圈后,她准备回渝北老家干老本行———卖菜。

  养猪专业户为何要关闭养猪场,转行卖菜?李女士告诉记者,去年8月,她来到大水井租房开起了养猪场,半年下来,只赚了2000元。而往年,她在渝北尖山老家种菜卖,半年下来,至少可挣3000多元,比养猪的收入要高得多。

  “大水井虽然离市区很近,但环境确实太差了。”李女士说,回渝北老家种菜卖,还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

  大水井打假大事记

  一直以来,市区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大水井地区打假工作,曾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该地区执法。

  2003年上半年,因村民违章建房突出,江北区委书记史大平亲自带队,到大水井、猫儿石一带执法拆违,猫儿石村主任因此下课。

  2004年初,石蜡火锅事件被曝光后,江北区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执法检查,发现大水井、猫儿石一带假劣突出、藏污纳垢,一些小作坊疯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假汽摩产品、假饮料、假火锅底料),江北区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受到区政府内部通报批评。

  2004年10月27日,由江北区环保局牵头,联合公安等多个部门对大水井执法大检查,砸掉数十个燃煤炉灶后,执法人员遭到围攻,被迫中止执法。而环保部门发出去的处罚通知书,也如石沉大海,这给环保部门执法出了一道大难题。

  2005年1月25日,市政府净空工程调度会上,大水井地区的燃煤污染,被列为主城区重点污染源之一。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