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朝鲜宣布拥有核武器专题 > 正文

美军事上重提中国威胁论 朝核问题又大打中国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15:33 世界新闻报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戈斯2月16日在参议院听证会上重提“中国威胁论”,声称“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和军事发展正在使台海两岸的平衡发生倾斜。中国实力的增强对驻扎在这一地区的美军构成了威胁。”而与此同时,美国极力推动中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其化解所谓的“暴政前哨”国家朝鲜带来的威胁。

  渲染“中国威胁”重振中情局雄风

  近年来,一向不可一世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接连遭受重大打击:先是未能提供“9·11”恐怖袭击的关键情报,后又被指责在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向布什政府提供不实情报。一系列的重大失误让前任局长乔治·特尼特丢了乌纱帽。

  其实,中情局面对的指责远不止这些。美国保守主义政客一直在批评布什政府为了不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有意淡化中国不断上升的军事实力。中情局也因此成为众矢之的,被指责低估了中国军力的发展。

  在过去几年里,中情局局长们在其年度工作报告中往往强调美中之间的合作。前任局长特尼特在去年的陈述中尽管也谈到,“中国持续增长的军力是美国最大的担忧”,但是他用了更多的篇幅赞扬中国在反恐战争中与美方的合作,以及中国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的作用。

  西方分析家们认为,中情局新掌门戈斯在报告中重提“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是想重振中情局的雄风。戈斯本人也并不否认这一点,他说他想让中情局重新回到其本职工作上来,而不是发表一些可能被外界解读为美国政策的言论。

  阻挠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

  也有专家指出,美国再次抛出“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是想借此警告欧洲,不要轻易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目前,布什正在欧洲访问,解禁对华武器出口也是双方讨论的话题之一。显然戈斯的报告可以为布什提供“炮弹”,继续向欧盟施加压力,阻止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

  美欧在解除对华武器禁售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早在去年年初,美国国务院就呼吁欧盟要慎重行事,与美国协调立场。美国国会众议院在本月初通过了反对欧盟向中国出口武器的决议,敦促欧盟维持对中国的武器出口禁令,并要求美国总统布什在出访欧洲时再次向欧盟阐明美国的立场。有美国官员甚至表示,假如欧盟解禁对华武器出口,美国国会可能立法限制美欧之间的武器贸易。

  中情局再次抛出“中国威胁论”还有另外一个意图,那就是压台湾当局尽快购买美国武器。台当局去年提出一项特别军购预算案,将在15年内耗资6108亿新台币(约合182亿美元),向美国购买武器。有专家指出,近年来美国一直在炒作台海问题,目的就是要制造一种紧张气氛,向台湾当局施压,敦促台当局尽快落实“6108亿军购案”。

  朝核问题力求中国发挥作用

  美国一方面重提“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却大打“中国牌”,希望中国向朝鲜施压,使之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

  朝鲜于本月10日出人意料地宣布已经拥有核武器,并将无限期中止六方会谈。面对朝鲜的突然举动,美国国内不断出现怂恿中国对朝鲜施加压力的声音。有学者指出,美国政府内的强硬派始终希望通过中国向朝鲜施压,进一步孤立朝鲜,使其崩溃。

  与此同时,韩国方面也希望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据路透社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在访问美国期间指出,韩国和美国都希望中国加大努力说服朝鲜回到谈判桌前。有专家指出,与以往斡旋过程相比,这一次美国及其盟国不同寻常地突出“中国牌”的作用。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大谈“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美国希望与中国在诸如朝核危机等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进行合作。据共同社报道,美国政府日前已经在原则上同意中国政府于去年11月提出的建立两国“战略对话”机制的建议,并将其作为中美之间就外交、安全保障等国际问题举行高层磋商的外交新框架。美国对中国这种既拉又防的态度表明,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身为世界强国的美国既不情愿接受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同时又想借重中国的影响力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利益。《世界新闻报》驻美国记者 许钦铎

  相关专题:朝鲜宣布拥有核武器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