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零售业“外战还是外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18:16 法制早报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宋则解读商务部报告

  未来两三年内,可能会出现本土零售企业与外资企业混战磨合的局面;但是,本土零售业由于遭遇行政干预过多,导 致很多企业“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这个问题至今仍未解决

  □夏仲鸣

  2月13日,商务部商业改革司公布的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零售业与国外相比,在快速扩张能力、成本 控制能力、营销技术能力、财务运作能力、品牌价值能力和人才聚集能力等六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同时,要对外资零售企业 的发展势头必须引以高度警觉和重视。

  一时间,关于本土零售业的发展以及存在的若干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流通产业研究室 主任宋则研究员接受《法制早报》记者专访时指出,一方面是外资享受着“超国民待遇”日益壮大,另一方面却是内资企业在 “歧视政策”艰难生存,同时,内资企业还要面对行政干预过多、条块分割严重等等太多的框架束缚。所以,改变内资零售业 的尴尬现状,已经刻不容缓。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记者:在商务部商业改革司的调查研究报告中,对我国零售业提出了“六大威胁”。我国零售业要想健康发展,首要 解决的是哪方面或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宋则:个人认为,这份报告对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概括得比较到位,比较有新意。这几年关于国内零售业的判断,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行业内一直都有讨论。其实这六个方面是处在同一个层面的六个问题,很难说哪个更重要,这些都是企业需 要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这六个方面的不足,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体制改革不到位,创新机制不足,自 主运作能力比较弱。正是由于竞争很不充分才导致这种状况发生。

  记者:从数量上看,我国流通企业已经具备较大规模,但我国流通企业全部是中小企业,流通方式落后,竞争力弱, 发展后劲不足。中国零售业竞争力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企业规模扩张的瓶颈是什么?

  宋则:行政干预过多、条块分割严重、太多的框架束缚,这些企业长期为体制所困,根本无法施展拳脚,仿佛戴着镣 铐跳舞。很多企业曾经提出“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成效甚微,现实的阻力太 大,就连跨地区的合并都很难顺利实现。这种行政束缚在流通零售领域表现格外明显。

  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零售业的发展依旧面临很多问题,我用八个字来概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内战内行 指的就是擅长内耗,不合作很有一套;企业牵涉的相关部门太多,很多部门都插手去管,容易发生利益之争,条块分割不合理 ,严重降低工作效率,在这种框架下要提高竞争力很困难。而外战外行则是指本土零售业与外资企业相比,既缺乏资金也没有 经验,别说走出去,即使外资进来了,在自己家门口也没有能力与之抗衡。值得一提的是,在现有体制内,退出机制和兼并机 制很不完善,实力强的得不到机会做大,而弱的又退不出去,这也是影响企业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

  所以,如何打破现有的条块分割和框架限制,是当前零售业发展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如果这一两年内不进行改革的 话,就只能眼睁睁地看到本土零售企业被迫退出市场。

  消除歧视需职能转变

  记者:报告建议采取三项措施提高我国零售企业的竞争力,一是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品牌大型流通企业; 二是政府给予企业必要的政策支持;三是引导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您认为,这三项措施能解决所有问题吗?

  宋则:我个人认为,这三项措施有包办政策的嫌疑,反而是加强了行政干预,如何培育国内品牌?怎样才算引导企业 制定战略规划?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陷入政府干预过多的局面。至于政策支持,到底应该支持谁不支持谁,究竟该拿什么样 的标准去考量?如果不以市场化为基础,遵循市场竞争规律,就很容易制造歧视。事实上,目前外资企业就享受超国民待遇, 很多优惠政策和便利的办事程序对他们“开绿灯”,相反,一些内资中小企业却遭遇“不闻不问”。这些措施如果要做,一定 要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下去实施,否则就会政企不分,又回到老路上。

  记者: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呢?

  宋则:目前的体制改革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实际上还是(一套)与流通产业、零售产业作对的体制,行政干预依 旧很多。现在的机构设置明显带有过渡性,已经很不适应市场的发展,一旦它不能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就会反过来成为阻力 。所以理顺政府机构,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合理设置,才是当务之急。必须建立“大网络”的概念,走综合化、社会化的新路子 ,对现有“一家一户”封闭运行的所谓“信息中心”,应通过联网的方式,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资源重组 。

  两三年后成混战格局

  记者:报告还指出,我国流通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批发、零售、餐饮业对GDP总量的贡 献度不到8%,而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达到15%以上。这个数字意味着我国商业流通业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还是流通业潜力有限?

  宋则:流通业的潜力巨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尤其是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如果体制问题得到解决的话,可以提 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究竟中国流通市场的蛋糕有多大,本土企业能吃下多少,关键还是要看改革的力度。

  记者:目前,世界零售企业50强,已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现有的本土零售企业本身已面临很多问题,外资零 售巨头的进入,势必对其产生更大的冲击。这种国际化的竞争对中国零售市场会带来什么?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是否意味着 很多小型甚至部分中型零售企业会被淘汰?

  宋则:虽说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不到5%,尚未对我国零售企业造成大的影响。但从具体的零售业态来 看,实际比重很大,有的甚至超过30%。像法国家乐福大卖场在全国很多城市不断开店,而且规模都比较大,对当地的超市 卖场应该说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就我个人估计,在今后至少两三年内,可能会出现本土零售企业与外资企业混战磨合的局面。

  外资难占主导地位

  记者:依目前的形式看,国内零售业的总体竞争力并不强,如果外资企业大量进入,结果会不会是国内企业受到严重 损害呢?

  宋则: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所占比例肯定会上升,但它要想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恐怕很难实现。外资企业在经营 管理理念、强大的采购能力、物流配送和信息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确是比国内的零售企业要先进许多,但我们不能产生畏惧心 理,也不要过分高估对手的实力。

  总体来说,对国内的零售业发展前景还是应该持乐观、自信的态度。相较而言,一些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在比较容易 克隆的卖场模式方面的确扩展很迅速,但它们只是在标准化比较明显的领域具有相当的发展优势,像比较强调个性化的百货业 中,它们就很难占优势。而且,并非所有的外商都是成功,况且外商之间也有竞争,大家都是来争夺蛋糕的,今后的竞争会激 烈。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