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天之内清华两教师“过劳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06:50 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1月22日晚,36岁的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简称“电机系”)讲师焦连伟突然发病,经医院抢救无效去世。医生诊断的死因是:突发性心脏骤停,导致心肌梗塞死亡。医生认为这缘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心理和生活压力过大。4天后的1月26日中午,46岁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因肺腺癌不治去世。医生诊断认为,繁重的工作压力不仅使
他错过了癌症的最佳治疗时机,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一位清华讲师的生存现实

  36年前,焦连伟出生于河南杞县一个农村家庭。其年迈的母亲至今仍居住在农村。

  1987年9月,焦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5月留校在电机系任教至今。

  任教以来,他收入由工资、津贴、奖金三部分组成。前两项相当有限,奖金主要来自于科研经费。按清华的内部规定,科研经费的10%用于教师发奖。在过去近6年时间里,他共参与了12个项目的研究,由于在时间上分布并不固定,所以收入也不稳定。

  妻子王玮系其同乡,自郑州大学数学系毕业后,随丈夫北上发展,目前在一私企工作,年收入不足3万。而且常常闲在家里。按王玮的说法,家里日常开支主要是花费她那部分工资。全家除孩子的投入,基本无大的开支。焦的那部分收入按计划是要积蓄起来,但实际上,焦两次赴港及在加拿大期间开销较大。

  电机系的孙宏斌与焦连伟是同学,孙5年即拿下了研究生的全部课程,他步入副高的日期同样要远远领先于焦连伟。焦的多名同学毕业后也在不同岗位表现出色。焦身边的人事后推测,这些对他都或多或少存在刺激。

  2004年9月,电机系新一轮职称评定拉开序幕。刚刚回国的焦连伟第一次提出了参评副教授职称的申请。据其导师陈寿孙教授介绍,当时电机系共有10余人竞争3个副教授名额。据2004年12月公布的结果,焦排第四名,被淘汰。

  “其实他表现不错,而评审结果也很客观公正,淘汰是很正常的事情。”焦的导师陈寿孙教授说。而此后,他找陈教授谈话,称自己压力太大,想离开清华。

  陈寿孙教授认可焦的想法———如果焦连伟去其他高校的电机类院系,拿个副教授头衔轻而易举。陈寿孙也一度亲自为其寻找途径。但后来焦认为清华有无可比拟的工作环境,加之考虑到儿子今后求学的便利,他在反复多次后打消了此念头。

  后来,焦连伟又提出脱离专业做行政工作。这一度令陈教授痛心。在陈教授看来,焦在专业方面是大有前途的。但陈教授考虑到焦的个人情况,并未阻止。去世前,焦担任电机系电力系统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

  一位清华教授的生存现实

  与焦连伟的情况有些不一样,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则是不幸逝世的清华“重量级学者”,然而,他的死因却与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认为自己是元老不再加班是天经地义的。在清华没有这种说法。”陈寿孙教授说,一种长久以来形成的机制,要求不同层次的老师尽其所能,这就是清华的环境。

  医学专家认为,这些年轻教师遭遇两个转型:社会转型和身体转型。社会转型使他们焦虑,身体转型让他们多病。如果不重视并克服这些问题,他们随时可能累倒。

  “他们是累倒的一代,太累太焦虑了。”北医三院一位职业病方面的专家说。由此形成的一种现象是,40岁之前努力升至教授,而身处教授之位后,还得拼了命地搞研究。

  新闻背景

  绝非个案的“过劳死”

  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是,类似焦连伟、高文焕这样英年早逝的事件绝非个例。

  1月5日凌晨4时许,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萧亮中在睡梦中突然大口大口地喘气,5分钟以后他与世长辞。据《南方周末》报道,击倒这位32岁年轻人的,是过度的劳累和生活压力,以及他内心郁积着的难以言表的焦虑。

  1月26日,新华社发表长篇报道称,“我国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山东大学全息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张颖清,不幸于2004年10月20日英年早逝后,在科技教育界引起强烈震动。”有关知识分子过劳死问题,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集中暴露,当时的蒋筑英等人英年早逝,一度引起中央重视。但不幸的是,时隔20年后这仍是一个严酷的社会问题。

  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岁,这比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岁。

  日本已将“过劳死”列入工伤范畴,但我国相关法律无此规定。据新京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