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活时评:城市应该怎样取地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08:55 新桂网

  据《羊城晚报》2月21日报道,“去年‘地名办’提交给我的新地名中,有些我很犯难。”最近,广州市一位副市长在一次民政会议上说了一番掏心话,“不批吧,‘地名办’难工作,批了呢,那些新地名又太俗气,与广州这个古城的风韵很不相称。我建议‘地名办’也主动起来,与居民沟通,一起商量新地名,争取让新名字能世代不忘。”

  报道没有“举例说明”,我们“欣赏”不到新地名怎么个俗气法。我所在的杭州,作
为地名中一大类别的街道名,其中许多新取的名字让我哭笑不得。

  比如:杭州有这么三条大路,分别是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这三条路平行,路名上“搭牢”一个“文”字,“一二三”的数字死板而傻气,但好歹还有“规律”可循。随着城市的拓展,这三条路延长了,却没有延续“一二三”的名字,而是叫“文华路、文新路、文苑路”。虽然继续搭牢一个“文”字,可是那什么“华、新、苑”,你能找出什么规律?这三条路平行在那里,一般的人还真分不清哪里是哪里,我有一回打车就弄错路了。

  一次与出租车司机谈到路名,他们也苦笑:“很多路名非常相近,我们开出租的也常常被搞糊涂,半天闹不清楚,别说一般的市民了。”可是,杭州许多老地名不是这样的,它们天差地别,特色鲜明。“孩儿巷”、“竹竿巷”、“潮鸣寺”、“清河坊”等路名地名,多有意蕴!有道是,地名乃一个城市的特殊“名片”,老地名能够反映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底蕴。但这些年来,随着城市的改造、建设、发展,新地名的需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可为难了取名的“家长”。弄一个字“搭牢”倒是省时省心省力,可那样,也真是越来越没文化了。

  专家说,地名更替就像一部编年史,直观展现文脉传承;而老地名就是历史的活化石,是能够深入到城市的骨髓里去的那种。但大量老地名溘然“辞世”是不争的事实,如南京,新近就废弃了水佑岗、归云堂、娃娃桥、闺奁营、柏果树、堂子街等十几个地名。去年,南京人怀念老地名而评选“十大遗憾消失的老地名”,最后上榜的有唱经楼、邀笛步、百猫坊、杏花村、凤凰台、赤石矶等。这些名字,听上去都那么古意氤氲、百转千回。瞧见没有,这里没有一个字是雷同的!今天取地名路名的“家长”,看到古人那么有文化,该有点汗颜了吧?杭州出台了市区2003-2020年地名总体规划方案,这是全国首例城市地名规划,给城市取名定了个规矩,规定取名不可怪、大、空,“大道”、“路”、“巷”不能乱用等,这是好事情。

  我希望今后取地名,不再是管地名的个把人在那里拍破脑袋、挖空心思、捻断胡须了,正如广州那位副市长说的,“主动与居民沟通,一起商量新地名”,广大群众才是真正有文化的聪明人。(徐迅雷)

  作者:徐迅雷

  (来源: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