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内蒙古一些农企“只栽牌子不栽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09:0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本报讯据新华社报道,日前,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采访中发现,一些企业打着“农”字招牌却缺乏投资农业的热情,有的企业干坑农、害农勾当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农字号”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70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有38家,超过10亿元的有5家,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8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0家。

  岁末年初,记者踏雪走进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镇宏光村。村民李文忠拿出一张“内蒙古河套天然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番茄收购过秤结算单”(村民称之为“白条”),“白条”上写着“尚欠番茄款壹仟肆佰零玖圆整”,落款日期为2000年9月2日。记者随后在八一、干召、小召等6个乡镇走访多户农民发现,像李文忠一样,各地农民手持的“白条”从1999年到2000年、金额从二三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农民们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当时种番茄时,政府大力号召,农民也按订单种植,可到卖番茄时,当时作为国有企业的天饮公司却提出先打“白条”、淡季付款的要求。谁知“白条”在手里拿了六七年还兑不了。

  金驼药业公司原是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最大的龙头企业。1998年,这个旗实施“麻黄战略”,鼓励农牧民大量种植麻黄草。同时金驼公司向农牧民承诺:从1999年起,连续3年以每公斤1.6元的保护价收购麻黄草。到2001年底,全旗麻黄种植户发展到5586户,总种植面积达到5.66万亩。许多农牧民不惜一切代价,利用产粮地和新开垦的水地,拉电打井、买苗买肥,把“宝”全压在了麻黄草种植上。但金驼公司在收购农牧民的麻黄草时,在压价打折扣后,却给种植户打了“白条”。随后公司部分职工从农民手中低价回收“白条”后回公司兑现。不少种植户抱怨说:“金驼公司宣传的这个效益是粮食作物两倍的‘小康草’,现在变成了‘坑民草’!”

  “如今一些农字号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关系说到底就是黄鼠狼与鸡的关系!真正一门心思打农业牌、务农事的龙头企业少之又少啊!”采访中某市农业部门一位负责人愤然道。尽管这话说得有些偏激,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些龙头企业打着农业牌,做着非农事的真实现状。

  记者在内蒙古西部盟市采访时,某旗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指着公路两旁每隔几百米就竖立一块的广告牌对记者说:“你看这家企业多会作秀,好像这里的沙漠全是他们治理的,这儿的农牧民全靠他们养活着!”这位副部长告诉记者,这家以能源化工为主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打起“生态”牌,在公路两旁显眼的地方种了一些林草,又花低价买回好多别人治理好的林地草地,在大肆宣传其投资生态建设成果的同时,争取回不少国家生态建设资金。当地农民看了“栽”在公路两旁制作精美的广告牌和写在上面的动听标语,都愤愤不平地称这家企业“只栽牌子不栽树”。

  记者调研发现,还有一些农业上市公司打着“农”字招牌上市后,背离招股承诺,进行非农扩张,甚至完全转型“脱农”,导致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主业发展后劲堪忧。一位在农业部门工作多年的朋友告诉记者,农业上市公司热衷非农扩张,是这些公司的战略初衷,即不在“做农业”,只是为了获取优惠的政策资源。

  巴彦淖尔市农业局副局长尹兆明认为,“农字号”龙头企业的“背农”现象表明,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还未建立起一种生死存亡的紧密关系,龙头企业宣传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还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从体制上来讲,主要缘于两个不对接:一是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对接;二是农民分散的经营模式与企业要求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对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