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成为第一消费大国的喜与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14:06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成全球第一消费大国,有喜有忧,喜,就是中国成为了一个有影响的经济大国;忧,则是消费水平不平衡,出口结构和发展模式都孕育着危机。

  美国智库地球政策研究所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在五大基本商品中,除了石油以外,中国的粮食、肉类、煤和钢铁的消费均超过美国。

  对于地球政策研究所及其总裁布朗先生,中国经济学界并不陌生。正是这位布朗先生,当年在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下滑的时候,抛出一份耸人听闻的报告:“谁来养活中国”,引起中外经济学家很大的争议。时隔几年之后,我们该如何来看待地球政策研究所发出的这个惊人之论呢?中国成全球第一消费大国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首先应把它作为一个好事来看待。因为,正如布朗先生所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是中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使中国成为世界原材料经济的中心,对世界市场价格和海运价格都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在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时候,虽然距现在不过四五年时间,但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却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甚至可以说,从“谁来养活中国”到“第一消费大国”,提法的变化本身,就见证了中国的力量。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到全球GDP的3.92%,居全球第六;贸易占全球贸易的5.24%,居全球第三,从存量上看,还是相对比较少。但是,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却高达18.2%,贸易增长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为16.26%,从增量上看,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说中国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不为过。中国经济吸引的关注,事实上远远超出其本身所具有的实力。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中国经济充其量只能说大,而不能说强。就以这个第一消费大国而言,如上所述,中国经济去年占全球经济还不到4%,却消耗了全球8.1%的石油、5.4%的钢材、32.4%的水泥。总之,是消耗了全球原材料增量的71%左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用高昂的代价换来的,说明在世界整体经济结构中,中国经济还处于产业链条的下端,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低产出的基础产业,还占有太大比重;即使在同一产业中,中国资源利用的效率水平,也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中国现在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我们已丧失了主要发达国家在重化工时代曾经具有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发展条件。因为,全球正处于原材料和能源紧缺的时代。据预测,在未来十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自己的石油只能满足40%,铝只能满足25%-30%,煤或许刚刚够,钢只能满足一般用钢。届时,中国经济将可能成为世界能源和原料的“黑洞”,给世界经济带来难以控制的影响。所以,如果中国经济不进行适度控制,发展模式不进行转变,到那个时候,现在只在某些国家还有市场的“中国威胁论”很容易摇身一变,成为“中国需求威胁论”,并在全球形成“大合唱”。这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战略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从中国自身来看,要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必须要有研发、品牌、营销、标准、质量和规模等条件。可到今天为止,中国有的只是规模和质量,中国的出口严重依赖的是欧美和日本的技术与市场。因此,中国要想持久发展,就不能满足现在的组装出口,而必须要有自己的研发、品牌和技术标准,就必须要把庞大的人力资源从现在的蓝领变成白领,从白领变成金领,完成中国的人力资源增值过程。因为,只有人力资源才是中国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虽然中国已蹿升第一消费大国,消费量迅速增长,但人均消费仍然不多。以肉类为例,中国人年均消费49公斤,而美国是127公斤。另外,在广大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刚刚脱贫的人,即使在沿海城市,也存在大量贫民。所以,如果只看总量和平均数,而不看消费结构,就不全面。

  总之,中国成全球第一消费大国,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中国成为了一个有影响的经济大国;坏事就是消费水平不平衡,出口结构和发展模式都孕育着危机。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