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宏观调控调出山东经济新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09:04 解放日报

  宏观调控一年间,山东经济悄然嬗变。2004年,山东GDP首次突破1.5万亿元,跃居全国第二。位次变迁的背后,是山东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积极回应。

  齐鲁大地崛起“群象经济”

  在上海地铁明珠线、武汉轻轨线上奔跑的新型国产列车,其车体中大截面铝型材大都
出自山东丛林集团。由于顺应了列车轻型化的国际潮流,丛林集团生产的大截面铝型材不仅广泛运用于国产机车,而且成功进入了阿尔斯通、西门子等世界高速列车巨头的生产车间。

  丛林集团的崛起仅仅是山东众多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去年底公布了全国2692家大企业集团名单,山东有292家企业入围,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位。

  大企业抗风浪、后劲足的素质在本轮宏观调控中表现尤为突出。钢铁行业是此次宏观调控的重点限制行业。然而,2004年山东钢铁产量新增600万吨,增量主要来自济钢、莱钢、青钢三大钢铁集团。山东省副省长王仁元感慨地说,这些大企业产品档次高,新上项目也符合国家政策,尽管去年山东关闭了一些小钢厂,但此次钢铁行业的调整并没有给山东经济带来大的震荡,反而为山东钢铁行业再上新台阶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专家冯群力认为,山东正在崛起以“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为特色的“群象经济”。

  “有保有压”凸显“七大链条”

  走进青岛海尔工业园,除了熟悉的“海尔”标识,人们还会发现“三洋”“爱普生”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标识。这些洋企业和园区内众多本地企业一样,都是海尔的配套企业或合作伙伴。

  去年是山东经济发展主脉络变得更为清晰的一年。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服装纺织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链,以海尔、海信等为龙头的家电产业链即为其中之一。

  在着力构建七大产业链的同时,山东对于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和企业坚决给予打压。大浪淘沙始见金。山东甩去“包袱”轻装上阵,经济迸发出新的活力。

  “半岛制造”昂起“区域龙头”

  青岛、烟台、威海三个沿海城市,在山东独具区位优势,多年来形成了较为发达的胶东半岛经济圈。然而,由于三市在产业格局上各自为战,产业趋同化现象严重。强化三市产业协作、联合打造“半岛制造”区域品牌已成当务之急。

  构建“两小时都市圈”、三市间人才无障碍流动、整合后的五大优势产业群全新亮相……历经一年图治,“半岛制造”已初具雏形,并吸引了通用、朗讯等大批跨国公司的目光。今年1月25日,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济南宣布,将其中国先进产品和工艺开发创新中心设在青岛。

  “半岛制造”启动一年,三市亿元以上项目数占山东省的30.9%,实现制造业增加值对全省的贡献率达39.1%。此间经济专家分析认为,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将成为山东崛起的强劲龙头,并有可能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新引擎。

  (据新华社济南2月23日电)

  新华社记者吕福明 邓卫华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