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保证外来工子女都能上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09:40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李建芳/侯希辰

  本报讯昨日下午,福州市教育局召集鼓楼、台江、晋安、仓山、马尾五个区教育局初教科负责人及6所市属小学校长召开临时会议。福州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耿镇淦,就本报昨日报道的重庆来榕男孩小昆,因表现不好被学校拒之门外,转达局长赵素文的表态说:“教育部门将尽己所能,不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上不了学。”

  四证齐备不得拒收

  耿镇淦在昨日的临时会议上,要求各个学校不能再发生类似事情,不得将符合接收政策的外来工子女拒之门外。

  据介绍,今年相关政策延续去年8月推出的优惠政策,外来务工人员在具备“四证”(务工证、身份证、当地户口簿、暂住证)的情况下,到就近的各区教育局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协调办公室(简称“协调办”),做好入学申请登记,领取入学卡,等待“协调办”安排。“协调办”将根据本辖区内所属学校的招生情况,妥善安排外来工子女到相对就近的、且有接收能力的公立小学。外来工子女接受安排的,将免收借读费。

  五区教育局通过本报公布“协调办”电话。鼓楼区教育局初教科负责人表示,目前鼓楼区尚有梅峰小学、教场小学、洪光小学有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能力,家长可带孩子去这3所学校询问入学事宜。台江、晋安、仓山、马尾教育局也均表示,向“协调办”申请入学的,将随到随办。

  鼓楼区:

  0591-87677197

  台江区:

  0591-83286563

  83274274-31

  晋安区:

  0591-83664663

  仓山区:

  0591-83441213

  马尾区:

  0591-83023101

  校方遭遇三大困扰

  昨日会议上,与会者反映,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部门、学校目前遇到诸多难处,归纳起来有三大困扰。

  一是教材问题。乌山小学校长朱坤震说,由于学生教材是半年前就预订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半途插班入学,教材没法供应。仓山区教育局初教科科长王应建说,由于各地实施课改的时间不同,各省教材相差较大,这给学校教学带来难度。二是如何界定“外来工”。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耿镇淦谈到,外省有的地方曾将符合流入地政府接收入学的“外来工”界定为夫妻双方都在该城市,并且有一份工作与收入,孩子可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但在福州,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只有一方来福州务工,配偶则在本地,也要带着孩子来福州上学,无疑给福州的义务教育带来很大压力。三是教育投入。耿镇淦说,由于教育投入是以本地区生源来规划的,学校规划也是以本地区生源来设置的。而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城市后,越来越需要政府增加教育投入。

  借读费不得一次收多年

  昨日本报接到了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电话,反映遇到的难题。本报记者 请福州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耿镇淦作了解释。

  刘先生问:我的孩子已在台江区教育局“协调办”作了登记,但还没有找到接收学校。

  答:由于各区教育局在统计安排尚有容量的公立小学时,需要几天时间,一周之内台江区教育局会替你安排好学校。

  傅先生问:外来工子女在鼓楼区上学要缴纳6年的借读费,这是不是合理?

  答:如果外来工不接受教育局统筹安排而自行择校入学的,按政策要缴纳借读费,但是福州市教育局规定外来务工子女借读费应一年一交,如果遇强制一次性交多年的,可向教育部门举报。

  您的孩子上学有教材吗?会不会因成绩一时跟不上,被同学冷落?孩子课余时间四处闲逛让您担忧?本报热线0591-87095055请外来务工人员讲述孩子在学校生活、课余生活、健康与卫生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我们将一并请教育主管部门、专家,给您提供帮助、释疑。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