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东方时空:新疆塞里木湖的捕鱼人(下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18:52 央视东方时空 | ||||||||
旁白: 五个白洋淀的渔民来到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塞里木湖捕鱼谋生,然而,连续几天的风浪使他们无法下网,眼看着带来的粮食不多了,为了多少能有些收入,渔民们决定冒险下湖捕
同期声: 画外音:赶紧下来,拉我的手,慢点 慢点,往这边拽,来 一二走。 同期声: 张老囤:快,拿口袋。 画外音:鱼多不多,鱼怎么样。 张老囤:有几条,十公斤 画外音:多少 张老囤:十公斤 画外音:十公斤 ,那边情况不好,这边不是还有鱼,那边也好。 旁白: 下湖捕鱼的人安全的回来了,但由于湖面上的风浪太大,因此捕到的鱼又少又小,养殖站根本无法收购,尽管这些捕鱼人有着近二十年的捕鱼经验,可眼前的塞里木湖和他们熟悉白洋淀却大不一样,这里的一切都觉得陌生。 半个月以后 旁白: 半个月过去了,风终于小了下来了,渔民们也忙乎起来,每天下午和傍晚渔民们要把网具下到湖里,第二天一大早再到湖里把网和鱼收回来,这样忙碌一天,渔民们可以捕到几十公斤鱼。 同期声: 张殿山:这里的鱼它喜欢寒,冷水鱼,冷水鱼它就是喜欢寒,赶一到繁殖期,这些鱼都在离边儿上,二、三十几米深的地方待着,不往边儿上游,打完了,走了,不赖,今天的收成不赖 张老囤:我上岸等着去 张锁柱:枪声紧,军事急,肩头压力重千斤,团团烈火烧我,烧我心。 旁白: 按照合同的规定,渔民们再把捕到的鱼分类以后,拉到养殖站的收购点过秤,捕到的每公斤鱼,渔民们就可以得到一块五毛钱的提层,今天也是渔民们到塞里木湖捕鱼,半个多月以来获得的第一笔收入。 同期声: 管理员:三十二,四十二斤,五公斤一,五公斤,二百六十五,得。 半年以后 旁白: 第一次去结帐的日子就快到了,大家伙能拿到多少钱心理早就有数了,由于渔民们捕鱼的网具是从城里租来的,因此对于能不能顺利的拿到钱,每个人的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大伙琢磨着还是让熟悉当地情况的张老囤,陪着殿山一起到城里的养殖站去结帐。 同期声: 养殖站:我刚才说了,他说的是你们之间谈好的,就是帐由他们来结,来了以后三七开,他就给分,那这个帐还是甲方来结吧。 旁白: 入秋了,塞里木湖渐渐地冷了,捕鱼的日子也不多了,而离开家已经半年的渔民们也都有些想家了。 同期声: 董福仁:我可是年纪不小了,不小了,你买老的时候买不了,上边我有个老的,下边你嫂子有俩老的。 张锁蛀:我这个情况你熟,我有这么俩孩子,灯下就是祸 是不是 董福仁:挣点钱真是不容易。 张锁蛀:反正我考虑着问题不大,房子也盖上了,给小子们挣钱,再操持一下他们的婚事,婚事也定了,家里面都给安排,该怎么安排怎么安排。 这个事情我不参与,你看你们自己咋的。 张殿山:我的意思是把帐结完,把他们该拿的钱拿走,把我们的钱给留在这里,给我们捎上去得了,我们没有必要下来。 养殖站:那你等一会跟他商量一下,看他愿意不愿意。 旁白: 当天下午,渔民们按照合同的规定,支付租用网具的费用以后,顺利的拿到了在塞里木湖第一年捕鱼赚到钱,按照大伙商量的,殿山和锁住留下少量的费用,把赚到收入寄回了老家。 同期声: 张锁柱:你看他们这里羊赶出来,连管都不管,到了天黑了,它们就自己奔自己的家就回了。这牲口养熟了。就认得家了,是不是,他们历来养这些羊,出来进去老是这个山道,它就明白自己的家在那里,吃饱了就回去了。 董福仁:跟人一样 同期声: 张殿山:邮寄了七千五百元钱,咱五家一家一千五,都弄好了,没事儿吧家里,咱姥姥都没事儿吧,没事就得了,怎么也弄个工钱,都那样,怎么比去年估计要强。 同期声: 出来这么挣个钱不容易,我说这么说,咱们说起来,到八月十五,按阴历算咱们正好五个半月。 五个半月。 咱初一出来的。 张锁柱:是三月初一出来的。 董福仁:到八月十五,五个半月,快回家了。 旁白: 几天以后,捕鱼人离开了塞里木湖,临走的时候渔民们说,明年春天还会回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