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疆客车爆炸案:凶犯从打架王变成杀人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5日04:17 华西都市报 | ||||||||
“打架王”怎样变成“杀人狂”的?记者新疆成都两地调查“新疆1·20中巴爆炸案” 2005年1月20日,随着一声轰天巨响,新疆奎屯312国道与217国道交叉立交桥上发生一起中巴爆炸案,造成11人死亡,7人受伤。 犯罪嫌疑人白青华在爆炸中身亡,警方在所居住的旅馆发现一张纸条———“桥上的
今年50岁的白青华为成都市双流县大林镇人,长期在新疆打工。案发前,他租住在当地一家小旅馆里,整天吃肉喝酒,从不打工挣钱,行为极为神秘。 在白青华的四川老家,熟悉他的人都说,他从小父母双亡,性格怪僻、暴躁,是当地出了名的“打架王”,出事是早晚的事。 2003年农历10月26日,双流县大林镇小堰沟村4组。48岁的白青华提着一个拉杆箱,一身西装革履地大步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在他背后的一排草房土墙前,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白青华走了不远,又突然停下了脚步,他一下子转过身来,对着朝他挥手的老太太说:“老祖宗,你的脚不好,要尽快找医生看看。我走了,以后你要看我,就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吧。” 2005年1月20日,白青华离家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新疆奎屯312国道与217过道交叉立交桥上发生一起震惊全国的中巴爆炸案,10个无辜的生命在瞬间被炸成碎片,7人侥幸脱险但均不同程度受伤。这起悲惨案件的制造者,正是白青华,他本人也在爆炸中身亡。白青华在所居住的小旅馆留下一张小纸条:“桥上的中巴是我炸的。” 白青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制造这起蓄谋已久的爆炸案,到底有何种目的?而在毫无悬念的案件背后,到底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报记者与新疆伊犁晚报记者合作,兵分新疆、成都两地,深入调查了解这起案件的前前后后,试图从纷繁的事件中找到答案:一个从小父母双亡的“打架王”,是怎样一步步变成冷酷的“杀人狂”。 事件原因 一根手指祸及10条生命 1月20日上午12时许,一辆新J16070号中巴客运车从新疆独山子发往乌苏市,车上载有18人。当中巴车行至312国道和217国道交叉立交桥时,车辆发生爆炸,11人遇难,包括司机在内的7人幸存,车体全部炸毁。当地警方迅速展开调查,了解到案发前,当车辆行驶至案发现场立交桥下时,有一40岁左右、身着深蓝色中长大衣、肩挎一黑色帆布包的男子上车,该男子上车大约3分钟后,汽车即发生爆炸。 警方调查得知,最后一个上车的该男子长期住在鲁疆全胜福旅社,操四川口音,自称姓白。在该旅社的13号客房内,警方发现一灰色皮箱,发现箱内有电雷管脚线若干、身份证一张、望远镜一个、手电筒一个、纸条一张。身份证为白青华,男,汉,1955年10月8日出生,住址为四川省双流县大林镇小堰沟村4组。纸条上书写:“老谢,对不起,我向你道欠(歉),桥上的车是我炸的”等内容。 警方调查发现,白青华常年在新疆打工,主要在煤矿从事爆破工作,懂爆破技术。而导致白青华产生这一疯狂举动的直接原因,则缘于一根食指和一起自认为不公的工伤赔偿案。 2000年4月4日,白青华在卢某的煤矿工作时将右手食指挤伤,因伤口感染,食指第一关节截肢,经乌苏市劳动仲裁委员鉴定为九级伤残,并于2002年2月,要求卢某一次性赔偿白青华22422.5元。但白青华嫌赔偿金太少,从此不停地到卢某的煤矿闹事,多次往卢某的父亲家打电话,对卢父进行谩骂和污辱,扬言如不给20万元赔偿金,就对卢家进行报复。但最终,白青华自认为应该得到的20万赔偿金还是泡汤了。几天之后,心怀不满和怨恨的白青华制造了这起惊天爆炸案,不仅自己身首异处,还连累了10条与此事毫不相关的无辜生命。 连线家乡双流 童年阴影为悲剧埋下伏笔 白青华死了,在轰天的爆炸声中和冲天的火光中,结束了他50岁罪恶的生命。而这样的结局,绝非偶然。实际上,白青华从他的童年开始,随着父母双亡,阴影就渐渐笼罩了他的心灵,1月20日的那场悲剧,其实早已埋下了伏笔。 2月23日中午,农历鸡年的元宵节。记者在经过近2个小时的颠簸后,来到双流大林镇小堰沟村4组。这个属于双流管辖,却与眉山接壤的小山村,承载了白青华青少年时期的全部生活。1个月之前的爆炸案,以及白青华之死,这一连串轰动全国的新闻,似乎还没有在这个闭塞的小山村传播开来。不少认识白青华的乡亲奇怪地问记者:“他在新疆打工,好几年没回来,你们找他有啥子事?”记者四处打听白青华家在何处,但得到的结果只有一个:他是个孤儿,根本没有家。 父母早亡成孤儿脾气犟 将记者迎进门的,是白青华同母异父的弟弟白根原。白根原说:“我们之间早就没有兄弟情分了,他这个人,脾气怪的不得了,根本无法相处。”白根原告诉记者,出事当天晚上,派出所的民警就来找过他们了,可怜的是那些无辜的人。 记者从白根原口中得知,白青华的亲生父亲早亡,8岁时,他随母亲改嫁来到了这里,之后的几年时间中,母亲另外生了三个子女。但不幸的是,在白青华12岁左右的时候,母亲也因病去世。从此,白青华和三个年幼的弟妹与养父相依为命,艰难地生活在一起。 白根原开始记事时,哥哥白青华已经长成少年。在他的印象中,哥哥的脾气相当犟,经常和父亲闹别扭,为此父亲还多次教训过他,但他的犟脾气却一点没有收敛。 白青华的犟脾气,在他的小学老师那里也得到了印证。当年曾教过白青华的老教师高明三现在已退休在家。2月23日下午,记者辗转找到高老师时,他正好从双流城里回到老家。高老师告诉记者,白青华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退学了,退学的原因一是由于家境不好,二是他老是惹是生非。 没有人管得了亲人嫌弃 几乎没有人管得了白青华,所以大家都懒得管。少年时的白青华,因为无理殴打村干部,被劳改过5年。在入狱前几年,白青华的犟脾气便在当地出了名。一说起白青华,不少人都害怕得远远地躲着他。 当时正值上世纪70年代初期,白青华年少气盛,常常稍有不满,就责怪家里穷、父亲没本事,要不就抱怨社会。如果他的想法遭到了别人的反对,就会和人发生争执,甚至动武。在白青华15岁时,为了一点小事,他和村上的干部大吵大闹,继而升级为武斗,结果,换来了5年的劳改生活。 入狱之前,白青华好歹还有个家,但入狱之后,他就真正成为一个孤儿,养父、弟妹们都嫌弃他,再也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了。而他对于这些亲人,也有说不出的怨恨。从那个时候起,他的性格愈发怪僻,经常好几个月也见不到人影,家里人也无人过问:白青华到哪里去了? 为白青华提供临时憩身之处的,是邻居魏家。距离弟弟白根原家不到50米,另有一处低矮的土坯房,记者采访当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坐在午后的太阳下,用青筋暴露的双手,摆弄着几根寻常的稻草,把它们仔细地编织成草绳。这位老人,就是白青华口中的“老祖宗”,是白青华的一位远亲。 这位年已85岁的老人,她对记者说,白娃娃(小名)是个孤儿,从小就很造孽,他的脾气确实怪。老太太并不知道,白青华已经死了,她还不断地问记者:他已经有两年没回来过年了,听说他在新疆打工,他到底在不在新疆哦? 至今,老太太还为白青华保留着一间住房。白青华在外游荡久了,或者打工回来,每次都住在这里。 孑然一身说要报纸上见面 白青华从小是个孤儿,与亲生父母相处非常短暂,由于他的性格怪异,所以直到死之前,都还是一个光棍,没有结过婚,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白青华40岁之后到遥远的新疆打工去了。在新疆的那些年头,老家人对于他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点不清楚。白青华偶尔回来,除了跟魏家人说说自己在外面的情况外,对其他人,一概无话,就算是路上碰到了,他也几乎不理人。 在白青华到新疆去之前,他曾几次对高明三说起过:“以后你们见不到我了,要想见我,就在报纸上、电视上。” 白青华终于成为报纸和电视上的新闻人物了,高明三看到报纸时,感到万分震惊。他告诉记者,其他人年龄越大,性格也会变得沉稳宽容,不知道白青华是怎么回事,年龄越大,人的性情也越来越极端了冷酷了。“主要还是从小家庭环境造成的。”高明三说。 对于白青华这个人,籍田镇派出所的郑所长只是简单地对记者说,脾气太坏,经常惹是生非。对于白青华经常打架滋事、劳改、拘留等情节,郑所长没有否认。 连线新疆 小旅馆住着神秘四川客 2003年冬,白青华在为父亲过完63岁的生日后,在告别了他唯一信赖的人———80多岁高龄的“老祖宗”后,就带着简单的行李,重新回到了新疆。但这次来新疆,他的目的不是靠爆破打工挣钱,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向弄伤他手指的煤矿老板要20万元的赔偿费,如果钱拿不到手,他就要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 旅馆住了300多天无人过问 2004年4月,白青华住进了奎屯附近一家名叫鲁疆全胜福的旅社,距离发生爆炸案的立交桥,大约500米。与其他房客不同的是,白青华直接包租了一间有两个铺位的标准间,与旅社老板讲好,每月租金150元,这一住就是300多天。旅社老板谢新贵说,这个人有点怪怪的,每天吃肉、喝酒、看新闻,很少说话,从来都是独来独往。虽然白青华的行为有点异于常人,但他从来都是每月按时缴纳房租,所以大家也不想多问。 从不准别人进他的房间 据谢老板回忆,白青华看上去有40岁的样子,中等身材,衣服穿得也很周正,在他包租期间,他从来不准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就连床单、被罩这些本该服务员做的活,都是他自己亲自洗,衣服也洗得特别频繁。除了喝酒、吃肉之外,看起来无所事事的白青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看新闻。 在谢老板和杨春同的眼里,白青华几乎整天窝在旅社里,白天晚上难得出门,即便出去一趟,也从不超过3小时。白青华在旅社住了不少日子,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来找过他,他似乎没有一个朋友。 话很少 表现出极端不满的情绪 旅社老板谢新贵说,就在白青华住在旅社的日子里,所表现的行为让许多身边的人感到,这个人很古怪。附近知道他的人很多,但都是避而远之。包工头说,白青华很神秘,这么大的人,整天无所事事,还不和别人接触,脾气还大的很,让人感觉很不放心。 旅社打工者杨春同说,在他很少的话语中,表现出了对社会极端不满的情绪,经常说,这年头,能过好点就过,说不定哪天人就没了…… 记者在乌苏市新市区派出所给白青华做的一份询问笔录中看到,白青华是这样理解向煤矿索要20万元赔偿金的。他说,2003年当他拿着22422.5元赔偿金回到了四川后,在电视里看到,像他这样的事情国家很重视,和他相似的事情的获赔,远远高出了他的赔偿金。所以在2004年初,就再次来到了新疆乌苏市,要求追加赔偿金。 白青华在实施爆炸前,留下了一份“遗书”上面写着:“老谢我对不起你工头×××欠我工钱我要不回来桥上的车是我炸的”,至此,白青华选择了一个罪恶的做法,了却了他的一生。 记者手记 在自己的老家,白青华没有自己的房子,没有自己的家,没有自己的女人,他什么也没有,甚至是一张照片。但白青华这个名字,还是被乡亲们牢牢记住了,从小时候打架开始,到现在影响甚远的爆炸案件,乡亲们说,他死有余辜。 白青华的骨灰,至今还留在新疆警方,弟弟白根原明确表示,不想去拿回来了。这就意味着,白青华可能永远不会入土为安了,这也可算是为他的极端之举的一种惩罚? 白青华制造的那起爆炸案,可以说毫无悬念,甚至,他还在纸条上留下遗言,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白青华的怪异早就被人们看在眼里了,但遗憾的是,却没有一个人给予他应有的关注,也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他在小旅馆神秘兮兮地进出300多天,只要把租金给了,老板也就不管了。 人们的冷漠和麻木,最终成全了白青华的“创举”,却葬送了10条生命!但愿,我们能从中得到启示,让这样的惨剧不再重演,让这样的错误能防患于未然。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母心 伊犁晚报记者 金光辉 采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