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盟军战俘揭秘东方奥斯维辛:日军掏战俘阑尾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01:19 辽沈晚报

  “我那颗破碎的心留在了沈阳,‘东方奥斯维辛’是我永远的痛!”昨日上午,81岁的“二战”期间沈阳美英盟军战俘营幸存者(战俘编号190)罗伯特·A·布朗再次回到63年前关押他的地方。当年18岁的他在战俘营里为同病相怜的战俘兄弟治病,作为直接接触战俘营内日军军官的活见证,他的到来为战俘营鲜为人知的历史增添不少新证据。陪同布朗前来的还有一名特殊的客人——旅美日本学者德留绢枝女士,她曾为《朝日新闻》等报刊撰写过许多美军战俘题材的文章。

  永久的腿伤

  沈阳3年战俘生活给他留下的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布朗步履轻快,外衣内仅有一件红衬衣的他在沈阳零下15度的天气里没有感到不适。他的腿伤是1942年11月来沈阳后,由于战俘营的条件恶劣被冻伤留下的后遗症。

  布朗被俘经历十分坎坷。1940年服役于美国陆军航空兵,本人是卫生兵。1941年11月抵达菲律宾马尼拉,同年12月在日军对克拉克空军基地大空袭中幸存,后撤退到巴丹地区参加巴丹半岛西海岸的地面防御。1942年4月被俘后经历了巴丹“死亡行军”,在奥德内尔战俘营目睹了30天内1500名战俘的死亡,后又转往喀吧那团战俘营。几经辗转1942年11月11日到达沈阳战俘营,此时他的体重仅为80磅。战后他继续在美空军服役,1969年退休,军衔为一级军士长。

  布朗说,从1942年11月11日第一批战俘到达直至1945年8月15日战争结束,沈阳战俘营关押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荷兰战俘,最多时达20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美军战俘,他们平均年龄26岁,最大的62岁,最小就是他本人,到获救时只有20岁。

  还是那扇窗

  重游故地老布朗泪光闪闪

  记者陪同布朗来到已被列入战俘营遗址保护的沈阳中捷爱心敬老院,这里当年就是布朗所工作的战俘营医院。一走进院子,记者看到刚刚还说笑的布朗眼圈潮红,身体微微有些颤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敬老院的二层楼。“这里的墙没有变,甚至窗户的位置也没有变。它让我又回到了从前……我回国要告诉他们(指幸存战俘)……”布朗说着掏出相机频频按动快门。

  “这里是手术室、医务室……”一进楼里,布朗就像回到了63年前,只是现在这里一切都改变了。很遗憾布朗当年的医务室已经被改造了,但是相邻的房间敬老院电视室还可见当初日军军官办公室的影子。布朗兴奋地说,这个房间和他所在的医务室是相通的,但只要日军军官一开会就把他轰出去,因为他懂点日语。布朗还说,为了反抗日军对战俘的虐待,每天给那些日军军官打水他都故意打没烧开的水。

  布朗说,在长达近3年的关押期间,战俘们饱受了死亡、疾病、寒冷、饥饿、毒打等数不清的痛苦和磨难,在刚刚到达战俘营的第一个冬天里就有约200多名战俘因饥饿、疾病或寒冷而死。他虽然是军医,但每天仍吃不饱。日军军官还没收战俘家属寄来的食品,他就偷了日军军官的钥匙,晚上跑到储藏室偷这些食品吃,这样才活下来。

  揭日军暴行

  掏出战俘的阑尾耍着玩

  布朗在医务室负责给战俘兄弟量体温和拔牙,他自己笑说在3年中拔了200颗牙。在医务所有两个日军军医,一个叫维希,一个叫吉姆。布朗说,1942年11月11日,经历了“死亡行军”和“地狱之船”的幸存者到达沈阳战俘营的当夜就下起大雪,气温达到零下20℃,身着单衣从热带地区骤然来到冰天雪地的中国东北,环境的巨大反差和非人的待遇使很多战俘倒下了。在数百人患痢疾的情况下,便盆却只有一个,使很多人不得不冒着严寒到外面去解手,并因此患了肺炎,战俘开始成批地死去,停尸房堆满了尸体。第一个严酷的冬天,就有200多名战俘被日军列入了死亡名单,尸体放不下就放在仓库里。

  日军军医吉姆就像个魔鬼,战俘来看病他往往骂“滚出去”。一次一名美军战俘做阑尾炎手术,手术过程中吉姆竟然掏出阑尾耍着玩。疼得那名战俘要寻死,被同伴死死摁住。后来吉姆以战争罪被处以绞刑。

  令人生疑的是美军战俘的高死亡率,除日军制造的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外,许多战俘一直怀疑是日军在美军战俘身上做了细菌试验。布朗说了一件事:1943年的二三月间,战俘营来了一卡车穿着白大褂的日本兵。他们到战俘营说是给战俘检查身体,并打了“预防针”。2003年一批战俘家属来沈时,其中一名战俘家属格朗瑞的父亲是被日军俘虏的美军战俘,格朗瑞说老人到其76岁去世体温一直很高,曾在美国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为鼠疫菌感染。在老人成为战俘时期,日军曾经强行给其注射过一种药剂。和格朗瑞的父亲一样,一些美国战俘也出现过无故发烧、颤抖、夜里盗汗、爬虫般的脱皮、麻木等病症。

  同行的学者

  此行所见所闻让她大吃一惊

  布朗说,他们在美国有一个战俘联谊会,都已是耄耋之年,他初步统计去年一年就有260名幸存战俘去世。他听说这里要建成纪念馆非常高兴,表示到时还会来。

  陪同布朗来访的是旅美日本学者德留绢枝女士,她说在日本读中学时,教科书上宣传的与她了解的历史不一样,到了沈阳她所了解的更让她大吃一惊,对于布朗此行她都拍了录像,准备把真实的历史告诉给日本人民和世界。主任记者 王志东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