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然损毁 人为破坏 重庆三大古镇面临摘牌危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18:16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重庆2月26日消息(记者吴新伟)古镇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然而重庆列入保护的绝大多数历史文化名镇却在风雨飘摇中衰败。重庆市政协最近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该市历史文化名镇的古建筑和乡土文化正面临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双重劫难。这其中,2003年底才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的双江、涞滩和西沱三镇,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可能面临摘牌危险。

  名镇面临双重劫难

  向古镇保护发出警报的这份调研报告叫《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建设》。是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用半年多时间,走遍全市38个名镇后写出的。

  “在视察中,一些古镇保护得不错,让我们感到忧虑的是许多百年老镇面临双重劫难。”主任罗茂才说,一是自然的损毁,比如风化严重,不少房屋岌岌可危,历史遗存面临生存危机。二是人为破坏,比如在传统民居中夹杂水泥楼房,或将明清楼房瓷砖贴面。

  由于双江、涞滩和西沱三镇是2003年才公布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调研组对三古镇特别给予了关注。

  “但实际状况是这三名镇还没有一些市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得好,涞滩由于规划控制滞后,一些违法建筑已经修了起来。而西沱则是保护不力,古建筑损坏严重。”罗茂才说,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实行动态管理,如果不加快实施保护,这三个古镇将有被摘牌的危险。

  涞滩:难见传统民居

  涞滩宋代建镇,明清时期恃渠江水路运输之利,成为附近乡镇的土特产品集散地。

  24日上午,古镇回龙街王元秀老人家。太阳透过瓦间的空隙,轻轻地洒在老人的身上。今年76岁的老人正眯着眼睛,在屋棚下缝补一块塑料薄膜。

  “一下雨,这整个屋子都是水。”王元秀老人告诉记者。

  王元秀老人现住的房子是涞滩古镇传统民居。但这两排房子已十分破烂不堪。

  “这房子为什么不修整?”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元秀急了:“百多年的房子,有啥修的?你看周围的房子,不都是砌成楼房了吗?”

  正如王元秀老人所说,古镇上传统的民居已多数换了新颜,变成了目前农村流行的二层混凝土砌成的楼房。王元秀老人所住的破旧民居,就正淹没在一片楼房之中。

  涞滩镇党委书记蒋永华告诉记者,造成现代建筑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规划滞后。涞滩古镇的规划是2002年批准的,而在这之前根本就没有一个古镇保护的规划,对街头民居改造的风格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一些居民就把原来的房子拆了,修成了楼房。

  西沱:一半建筑遭破坏

  西沱镇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该镇最具特色的是云梯街——从岸边直抵山顶,晴天隔江相望,石阶层层叠叠,青石板光耀刺眼,状如云梯,直上云霄。

  昨日下午,重庆市文化遗产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吴涛告诉记者,在西沱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2003年,他来到西沱古镇,完全不敢相信所见的都是真的。

  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保护维修,古镇自然损坏严重,有的建筑已经垮塌,有的只剩下一个空架子。而与这些破败的景象相反差的是,一些现代建筑的元素如瓷砖、玻璃也开始装点起古镇的门面。吴涛说,整个西沱镇有一半的建筑基本上遭到了自然或者是人为的破坏。

  双江:古建筑变了味

  地处渝西北的潼南双江镇始建于清初,距今近400年历史。清代建筑光大型四合院有20来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田坝大院,它堪称我国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清代民居。

  惠民宫,居镇一隅,据称古时是赈济灾民的场所,解放后成了粮站,再后来,转卖给了私人。如今的惠民宫,整个建筑已彻底“洗心革面”,水泥墙、铝合金窗、瓷砖地板、还装上空调——它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酒楼。

  踏水桥大院的“变革”更让人扼腕。这座清代四合院民居,先后做过烤酒车间、榨油厂、养鸡场等,现在由两私营企业买下,分作办公室和库房。

  经费太少 名镇保护陷入尴尬

  重庆市政府2002年就公布了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市文物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在当年联合出台了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办法。为什么该市的名镇保护会如此滞后呢?

  “面临的最突出的难题是管理和资金的问题。”重庆市文化遗产战略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吴涛说。

  目前,全市的历史文化名镇管理主要有文物、建设和规划三个部门,大家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名镇进行管理。“这样管的结果就是都在管,但实际什么也没管好。”吴涛认为。

  依照2002年编制的涞滩古镇保护规划,整个古镇规划要实施要投入4000多万元。该镇党委书记蒋永华告诉记者,涞滩镇财政收入不够全镇开支,合川市财政每年还要转移支付一笔钱给涞滩。

  而同样端着“金饭碗”的双江镇更有满肚子苦衷:全镇年财政收入仅400余万元,这点钱保行政人员工资都困难,修葺一个田坝大院就是300万元,而当地需要抢救和保护的实在太多,根本无此财力。

  镇上没有钱,大家把目光盯在市里。而吴涛却说,市里的资金也是捉襟见肘,每年全市的文物维护经费仅有75万元,要维护全市148处文物。

  他告诉记者,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实行动态管理,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总局每隔三年左右就要对名镇进行一次评估。“如果重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现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改善,我市三大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完全有可能被摘牌,对不去祖宗留下来的遗产。”

  相关资料

  2003年,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浙江省桐乡市乌镇、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获得首批命名。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对获得称号后不能进行有效保护,致使历史文化名镇村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将撤销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称号。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陆菁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