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一费制不能解决的教育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6日18:32 燕赵都市报 | ||||||||
作者:安居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吓人一跳:在中国,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为49万元,即使是在0至16岁期间,抚养的直接成本加起来也差不多要25万元。乖乖,这让年收入6万元就算“中产”的中国人,还敢生孩子、养孩子吗?
和朋友探讨这一话题,我们大多认为这是社会学家坐而论道的“成果”,有夸张之嫌。“不是都一费制了吗?起码义务教育阶段的负担,应该是逐渐减轻的趋势吧”,我说。谁料朋友却一个劲地摇头———她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她告诉我,原来这“一费制”是个好看的木偶,你要把头伸到舞台的暗处,还有好多牵扯、左右它表演的线呢———教育乱收费,不过是从台前隐到了台后,“宰人”于无形了。 朋友给我讲了这样的事:女儿的寒假作业,有不少内容都在一本“课外必读”书上。既然是“课外”,当然就不在学校所发课本之列。学生要做作业,就得让家长掏钱买书;而买“必读”书所花的钱,却不在“一费”之内;既然花钱是自愿的,当然算不得乱收费。你说这个法儿好不好!我的朋友跑了好几家书店,发现本该是“课外读物”的书竟然卖断了货,原因是各校老师都这么留了作业。 如果老师们普遍认为这部分课文和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为何它们被排挤出了真正的“课本”?如果这些内容并非国家教学大纲所认可,属于“自学”范围,那么老师将之布置为作业,加重每个学生和家庭的负担,不是与当下教育改革从内容到收费的“减负”目标背道而驰,又是什么? 如果老师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内容,那我们的教育也许还不致令人完全绝望。但是,也有出版社的同行告诉我,现在国家对中小学学生的教材从数量、质量到价格,都有相当严格的控制,因此教辅和课外读物才是真正赚钱的买卖,成为各家出版社争抢的“肥肉”。由于“竞争”太激烈,拥有“推荐”和“指定”权的学校和老师,成为出版社“公关”的重点。这就是“课外必读”的秘密。 然而“一费制”的悲哀又何止于此。一些家长给媒体写信说,现在从孩子的作业题到考试卷,老师都要求打印、复印,单位无此便利的家长,只好到学校附近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影印店解决…… 一直以来,我们有种简单的判断,认为教育的很多弊端是制度之失,特别是相关的收费制度不合理所致;一旦完善了制度,教育双方的关系自然会和谐起来。然而,“一费制”在实践中的这些问题提醒我们:教育最大的资源是教育者本身;教育最大的价值,也在于师者对学生人性的引导与滋养;没有对“师道”的整肃与培育,制度只是庙里威风的关二爷,吹胡子瞪眼却无所作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