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川重庆峰会共谋两地发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04:24 重庆晚报
四川重庆峰会共谋两地发展(图)
四川热钱来渝瞄准库区

  本报讯 和2003年9.2亿元相比,去年四川在渝投资增长63%,达15亿元。昨日,四川省省长张中伟称,川企在重庆拓展了发展空间。四川经委负责人则称,库区吸引力最大。

  在重庆去年吸纳的外省投资中,四川位居第二。据称,川企以私营和个体为主。其中,1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中,有103个是私营企业和个体户,占四川入渝项目的一半。

  四川热钱来渝,主要瞄准商贸、地产、餐饮三大行业,又以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为主——库区最大的生态住宅小区、最大的农贸市场和恒温蔬菜基地,均是川资背景,“白纸上作画,竞争没主城激烈,优惠政策也多。”

  今年有望跻身重庆零售百货前三强的迪康百货,就由四川迪康集团投资。随党政代表团来渝的集团董事局主席曾雁鸣称,1998年起,迪康已在库区长江制药厂累计投资1.8亿元,去年销售收入1.2亿元,是万州重点企业前十名。正是库区试水成功,才会相继圈中迪康百货和和平药房。今天,迪康还将在两地知名企业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渝企赴川,相中的则是汽车、摩托车、制药、电器等行业,去年达到68.23亿元,增长51%。目前,重啤、太极、宗申、嘉陵、长安汽车等,均在川发展势头良好;庆铃、建设等企业也与川企形成配套协作关系。两地经济空前紧密。川渝峰会·交通五条高速路提速川渝经济

  今后,我市总共将有5条高速公路,与四川省会成都相连。市交委称,这将全面提速川渝经济,并成为重庆至西安、兰州、遂宁、绵阳、昆明等地的快速通道。

  1:成渝高速,4小时

  老成渝路全长334公里,成都五桂桥——重庆陈家坪,是成渝间最早的经济命脉。

  2:渝邻高速:4小时

  渝邻高速——南广高速——成南高速,连接成都,长420公里。渝邻高速在南通过绕城高速,与西南出海大通道对接;北连沪蓉国道,直抵陕西。还可经四川大竹-达川-万源,到达陕西安康。

  该路通车后,不仅邻水、广安跻身重庆经济圈,陕南也将受益。目前,已带热广安“红色旅游”。

  3:武合高速:3小时

  渝合高速——武合高速——南武高速——成南高速,全长360公里,今年底通车。

  武合高速连接四川武胜和重庆合川,再接上成南高速后,将是重庆北部一条快速通道,到德阳、绵阳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

  4:渝遂高速,2小时多

  渝遂高速——成(都)南(充)或渝遂——成(都)遂(宁),2007年通车,全长290公里,比成渝路缩短50公里,结束铜梁、潼南没有高速路的历史。

  渝遂高速通车后,受益最大的是铜梁县,该县规划未来5年培育20个大企业,到主城将从80分钟缩短到半个小时。

  潼南也将告别“死胡同”,一个小时到重庆,一个多小时可到成都,潼南黄桃从此有了出山通道,旅游胜地双江镇,也可吸纳更多川渝游客。

  5:渝大高速,2小时

  重庆——大足——安岳——乐至——简阳——成都,全长210公里。

  该路目前已进入规划阶段,将是成渝间最近的一条高速公路,有望2010年左右开工建设。通车后,川渝两地、8个市县直接受益人口1000万人。仅在我市境内,就将辐射沿线50余个乡镇和200余万人口,带动沿途旅游、矿产等资源发展,并将沙坪坝大学城辐射能力延伸到西南地区。川渝峰会·盘点川渝两地抱成团

  一年前,成都,川渝正式结盟,开启互利共赢的合作新纪元。结盟之时,双方签订了一揽子协议,这些协议如今结出了什么果子?

  投资:川渝企业家抱得更紧。四川企业在重庆投资15亿元,重庆到四川投资68亿元。同时,一批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推进,渝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遂渝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进展良好。

  协作:两地经济抱成一团,联系更紧。宜宾、泸州、自贡、内江、达州等11个市参加了以重庆为龙头的重庆经济协作区。据统计,3年来协作区内各方成员共实施合作项目3650个,相互引进资金达260亿元,商贸流通额200亿元。

  交通:成渝公路环线已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规划,邻水到垫江高速路、南部到重庆高速公路可望今年开工,遂渝公路预计明年通车。另外,遂渝铁路今年通车。

  旅游:川渝去年推出“乐山——峨眉山——蜀南竹海——长江三峡”精品旅游线,共同打造了川渝红色旅游线。旅游市场互相开放,基本实现两地旅行社同等优惠。

  此外,川渝交界地带警务联勤,建立了信息共享、情报互通、协作办案制度。川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已于2004年国庆节开通。两地共话兰渝铁路

  本报讯此次川渝峰会,“兰渝铁路”四个字成为两地四位党政一把手都提到的话题。正是因为其黄河、长江核心经济区快速通道的重要地位,两地高层此次达成协议——加快推进该铁路的准备和建设进程。

  预计2010年前动工建设的兰渝铁路,将使重庆到兰州距离缩短500多公里。铁路部门介绍说,这条铁路连接西北和西南两大经济区,由兰州——成都——重庆,比经现在的宝成、成渝线分别缩短运距139公里和511公里。

  另外,兰渝铁路沿线有丰富的矿产、旅游资源,亟待开发,沿线还将经过25个县区,其中有13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逾千万。兰渝铁路的建成,对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共铸四大项目

  双方高层昨日商定,今后将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旅游: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川陕苏区,红岩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编制川黔渝“金三角”旅游发展规划,共同申报四面山——佛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交通:加快遂渝、南渝、邻水——垫江高速公路等在建项目的建设,将兰州经巴中—达州—万州—杭州的高速公路纳入国家路网规划,做好兰渝铁路、长江上游沿江铁路的前期工作。

  文化:共同打造巴蜀文化品牌,组建优势文化企业集团,实现两地广电节目的全面覆盖。

  贸易:大力发展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组织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支持两地商贸、物流企业开展合作。拿什么打造长江上游经济带?

  川渝两地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的重点区域之一,两地在社会、经济、产业、文化、交通等方面紧密相联。

  从经济活动、人口聚集、自然条件等方面看,长江上游的核心区域主要是长江支流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的四川和重庆,正因如此,国家《“十五”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最终确定长江上游经济带由四川和重庆构成。

  两地构成的长江上游经济带,是西部地区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城市最发达,并且拥有两个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地区。经济带西接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连江汉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形成龙首龙尾共舞之势。

  长江黄金水道,将是这一经济带的天然屏障。重庆已借此打造了三大经济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并强化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科教信息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现代化工业生产基地的“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的城市功能,四川也正在此路上加紧猛追。川渝峰会·联动川渝合作三大瓶颈待突破

  在今年四川的两会上,民盟四川省委提出一份《加强合作推进川渝经济快速发展》提案,提出了当前川渝经济合作中存在的三大瓶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六项建议。昨天,本报独家采访了民盟四川省委主委吴正德。三大瓶颈瓶颈一:两地联系成本高

  川渝两地相邻公路因短期内无力全面建设,不利于双边经济交往。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收费偏高,增大了往来成本,且维修也不同步,路况不能得到保障。

  由于通讯网络按行政区域设定,致使在重庆周边的四川辖区内,虽相距不到100公里,也得承担网络漫游费,给双边频繁交往造成不必要的开支,增大了通讯成本。瓶颈二:“商量”机制未健全

  目前川渝两地没有自上而下的逐级建立完善双边合作协调机制。这直接导致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动态及相关政策不能及时传递,政府难以对区域经济发展适时导向。瓶颈三:地区保护待清除

  尽管两省市在动检等领域达成相互认可检测结果和诊断结果的共识,但两地物流有时仍会遇到困难,营运不畅,主要表现在消毒方面设卡,交警、运政处罚扣车时间较长,导致畜禽中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六大建议一:成立“川渝合作办公室”。

  民盟四川省委建议,川渝两地应联合成立川渝经济区发展组织协调机构,负责《框架协议》的落实,建立开放的区域经济通道和公平竞争的区域市场,充分发挥成渝两极对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经济辐射功能。二:公路铁路一起上

  将建设川渝公路环线和双边结合部的道路网络建设计划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的整体规划,建成川渝高速公路网络;解决两地间道路直通问题;同时共同推进兰渝铁路建设步伐,并力争国家规划建设川渝境内长江、嘉陵江等大江的沿江铁路,构成川渝铁路网络。三:减少通讯漫游费

  通讯方面,建议两地的党政网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交流和沟通。打破行政界限,将四川盆地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大块,以块为单元,形成电信服务中心,最大限度避免通讯行政划分造成的漫游费等。四:建立全国第三证交中心

  川渝两地要共同力争国家支持,条件成熟后,争取在川渝经济区建立我国第三个证券交易中心,健全各类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

  此外,还提出了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及打造川渝红色旅游线路的建议。

  记者 朱明跃 曹阳 胡兰/文 陆纲 毕克/图

  网络编辑:甘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