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资源与环境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09:16 光明日报 |
本报讯 (记者 叶辉)新年伊始,浙江省捷报频传2004年经济增长率达14.3%。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显示,浙江现代化位列上海、北京、天津之后的第四位,居各省区第一位。 在缺电、少水、土地紧张等制约下仍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一事实表明,浙江经济增长方式已开始转变,并向资源节约型社会迈进。 改革开放25年来,浙江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繁荣的背后是工业化时代日益逼近的生态危机和粗放型经济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的沉重压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若不转变,浙江将陷入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经济社会无法持续发展的困境。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将资源要素制约概括为“倒逼机制”。这种“倒逼机制”促使浙江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资源与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之路。习近平说“浙江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去年初,浙江省省长吕祖善要求省政府研究室等单位对全省资源要素支撑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电力、土地、水等资源都存在供给严重不足与消耗明显过度的矛盾。在省政府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吕祖善神色凝重地算了一笔资源要素和环境的账,其中土地的一笔账为2003年浙江每亩建设用地产出GDP6.67万元,按照到2020年全省实现人均GDP7500美元,以现在的土地产出率,需增加建设用地990万亩,而全省可用于建设的耕地仅350万亩。 2003年4月,省政府就着手研究和制定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对环杭州湾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与结构调整、城市建设与发展、生态功能区保护等进行科学规划。目前,温、台沿海和金、丽、衢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带发展规划亦已完成并实施。2004年以来,浙江省加大力度抓了资源要素支撑保障与集约利用,研究编制了电力、水、交通等发展规划,出台了节电、节水、节地、节材等政策,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对企业耗电大户实行差别电价,对建设用地实行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标准。 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002年,浙江启动生态省建设,次年即出台了《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等五大体系和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等十大重点工程;抓住增长方式转变的机遇,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能耗高的企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资源制约的倒逼机制使全省各级干部更充分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各地纷纷采取措施,转变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型道路。诸暨市挖掘土地潜力,实施零土地技改和零土地招商,这一做法很快风靡全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