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走上遏华前台 中国新战略应对其插手台海(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11:59 国际先驱导报 | ||||||||
透析日本化暗为明的根本症结 【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邱震海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美日双方在华盛顿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把台湾海峡问题列为美日“共同战略”。这是日本在台海局势方面的首次立场清晰化,其后续效应在地区和国际间正引起密切关注。 就中日双边关系而言,日本在台海问题上战略清晰化,其实并非不可预料。其背后是日本“亚洲观”的模糊,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美日在台海问题上的短期利益找到了交集点,亦即不希望一个统一的中国出现;而日本同时也在台海问题上找到一个切入口,通过与美国加强军事同盟关系,实现其遏制中国崛起的长期战略。 笔者曾将中日之间林林总总的分歧、矛盾抽象归纳为三大范畴:第一、历史观的分歧;第二、因中国经济崛起而导致的双方民众心态失衡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第三、未来潜在的战略冲突。这三者中,最为关键的则是第二点,应成为中日双方理性力量关注的焦点。 这其中,自然有中国如何理性面对自身崛起的问题,但日本无法解决其在亚洲的定位问题则是问题的最终症结。而中国由于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与日本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自然成为日本“亚洲情结”中最大的问题。这里又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中日在亚洲的中心地位互换问题;二是日本如何定位其在东西方文化秩序中的位置。 中日两千年交往史上,中国长期来处于亚洲中心位置,日本则处于亚洲的边缘;“明治维新”后,中日的这一位置发生了对换;但最近十年,日本首次面临一个强大的中国将与其同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现实,由此产生心态不平衡和潜在恐惧。 这一恐惧与日本对其在东西方文化秩序中位置的困惑有密切关系。日本近代有三次重大的外交调整,一是“明治维新”后的“脱亚入欧”;二是战后确立“日美基轴”和“经济中心”的对外路线;三是上世纪末期进入以“亲美入亚”和“政治中心”为目标的第三次转折。其中,“脱亚入欧”是日本思想史上的重要标志,意味着日本对其“东方中的西方”之自我定位的形成。在这种定位下,就有了上世纪年代的“大东亚共荣圈”设想和以此为基础的对亚洲邻国的奴役。战后,作为军事大国的日本虽然解体了,但日本对其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定位尤其是在亚洲地位的认识图式却得以保留并贯穿战后过程。而冷战框架下日本迅速进入美国为首的西方体系,则也对此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与亚洲的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近年面对全球化浪潮,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崛起,日本虽然在外交上“亲美入亚”,但在思想上却未完成对其陈旧定位的克服,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困惑就毫不为奇了。 问题是,以台海问题为切入口,通过美国实现遏制中国的长期战略,对日本可以得益于一时,但从长远看却是弊大于利。原因很简单:二十一世纪中日两强对立,其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对日本而言,最佳的战略选择是在美中两个大国之间保持平衡,同时与中国实行地区合作,共创繁荣。(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