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希望的曙光:日喀则地区教育工作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12:21 中国西藏新闻网

  在日喀则地区18个县(市)、近65万人口中,已有16个县(市)实现了“普六”基础教育目标,占全地区总人口的95%;13个县(市)完成了教育“扫盲”任务,占全地区人口的79%;8个县(市)通过“普九”基础教育验收,占全地区总人口的49%。人们说,对于日喀则这个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教育工作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

  2004年是日喀则地区教育工作全力以赴推动“两基”攻坚进程的重要一年,行署分管
领导和地区教体局负责人的脚步遍及了18个县(市)的乡(镇)村,现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2004年初,日喀则地区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牧区教育发展的决定》和《日喀则地区“控辍保学”工作管理办法》。行署与各县(市)签订了2004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将“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县(市)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在自治区“两基”评估验收前夕,该地区及时召开“两基”攻坚工作会议和片区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实施分类指导。同时,调整充实了“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普六”、“普九”和“扫盲”验收新的指标体系,对各县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进一步明确了验收各环节的工作。在严格实行“控辍保学”责任制、寒暑假管理办法等措施的同时,从去年3月份开始,“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多次深入到各县(乡)镇及学校,逐一核对学生人数,检查“控辍保学”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教育法律法规宣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反馈,并向地委、行署和自治区教育厅汇报。在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的过程中,日喀则地区教体局采取了超常规措施。如在拉孜县未通过自治区督导的情况下,派出工作组常驻拉孜县,实施面对面指导,制定学生到位情况日报制等,有效控制了学生流失现象;在争取项目、安排资金、分配教师时,向各县倾斜;从东部部分县抽调骨干教师支援拉孜等西部县,尽力帮助各县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004年,全地区中小学在校生比2003年增加了7045人。定日、昂仁、定结、南木林、谢通门、聂拉木6个县顺利通过了“普六”和“扫盲”验收;仁布、拉孜、康马、岗巴4个县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普九”验收。

  日喀则地区教体局从改革机制入手,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做好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2004年,面向全地区公开招聘一批专业兼职调研员;通过多种渠道,年内新补充教师600多名,有效地解决了教师缺编问题;另一方面,加大了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同时,上海市教委援建的“白玉兰”远程教育网对全地区小学校长进行了现代学校管理培训。积极完善中小学教师业务考试、职称聘任等制度,开展了“树人民教师新形象”活动。对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启动了教师安居苑建设,基本落实了教师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金等制度。

  2004年,日喀则地区教体局还制定了《加强中小学德育管理十条意见》、《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十条意见》以及学生寒暑假管理办法,促使学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中,通过深入基层学校、召开教学现场办公会、与各学科教师共同探讨等形式促进了教学教研工作的开展。日喀则地区教体局还坚持与各县(市)教育局、各学校签订了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与有关部门共同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2004年,日喀则地区教体局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去年初完成了12所中学和14个县(乡)镇小学规范化建设的前期工作。全地区小学规范化建设等项目总投资达3.88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初任务。上海市除了确定投资2000万元援助建设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外,还分别投资600万元和650万元,援助建设该地区远程教育网络和解决中小学设备等,形成了以地区中专学校为总站、上海市对口5县为分站的“白玉兰”远程教育网络。完成了15所学校闭路电视系统的续建工作。完成了86所学校卫星节目收视点、13所学校多媒体设备安装调试、611个教学点光盘播放系统建设和黑龙江省援建的3所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建设任务,这些为稳步推进日喀则地区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梦敏

  (来源:西藏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