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集资建房“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15:17 时代信报

  日前,重庆房地产界一些资深经理人计划在渝注册成立专业公司,专为集资合作建房者提供盖楼服务。有媒体报道称 ,这一举动,把首先提出个人集资合作盖楼的北京人于凌罡抛在了后头。

  远在北京的于凌罡也在忙碌。上个星期天,于凌罡组织成员召开联盟会议,选组长,据说这是成立法人机构前的最后 一次大会,他们的“蓝城”很快就可以进入实质性运作阶
段。

  于凌罡本期作客《时代信报》,与记者对话,聊起了合作盖楼、Linecity和集资建房的重庆模式。他的某些 结论或许还需要推敲——不过作为“第一人”,他的意见显然值得倾听。

  合作建房模式难复制

  于凌罡有个梦想——“愿天下居者有其屋”,1999年,26岁的他第一次在网络上号召网民一起合作盖楼,尽管 当时的想法和计划都很不完善,甚至可以说还很幼稚,甚至还招来骂声一片,好在5年后的于凌罡有备而来,当他再次提出合 作盖楼项目时,轰动京城。

  面对记者的提问,于凌罡很认真,他甚至将自己要造房子的“户型图”都传过来,这一细节让记者见证到他做事的细 致程度。

  我不赞成别人

  复制这个项目

  时代信报:我们知道在北京,你的合作盖楼理念已经被不少人认知,其中有追随者、反对者,还有模仿者,你怎么看 待他们的举动?

  于凌罡:不错,在成都、上海都有,不过这些模仿者都已经本末倒置了,就是说把房价便宜的“末”当成了“本”, 而忽视了更重要的配套收益权和物业自主权,而且他们多数没有对社会价值、国家利益、共赢的研究作考虑,只是一味为了便 宜而盲目盖房,这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时代信报:你是说这个合作盖楼的项目是不可复制的?

  于凌罡:理论上是可以复制的,但存在很多风险。第一,团队人员构成难以重现。我们团队里有一半的人来自房地产 开发行业,囊括了房地产开发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此外还有律师、注册会计师、教授等;第二,不能排除一些复制我们经验 的人只是想拿到便宜房子,甚至还有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样肯定不行。第三,我们做这个项目创造出了社会价值,实现 了物业自主和底商(门面、停车库等)收益;因为是住房人出资降低了整个社会的风险,它减轻了开发商的压力,降低了各种 风险,它还可以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另外,对政府来说,它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土地价值。

  时代信报:如果另一个团队严格按照你的方式复制项目,说不定也能成功?

  于凌罡:我不赞成别人复制这个项目。要组织这样的一个团队需要很强的控制力,对内是对自己团队,对外是对社会 的负责任的态度。可能一些技术操作可以容易复制,但核心的社会价值不是都能复制来的。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这个团队处 在弱者的地位,需要支持。支持从何而来?来自本身的规范操作,来自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回报。如果以后这种模式能够得到普 及,那么大家也没有复制的必要了。

  开发商以“集资建房”为名来凑热闹

  时代信报:前不久,我市一名房地产商人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据称是专门为集资合作建房者“加工”住房的。当项 目完成后,这家公司要从集资总额中收取8%-15%作为服务报酬。

  于凌罡:我认为,这种以营利为目的的运作,还是传统的开发模式。对这样借“集资建房”来炒作公司的,我完全不 赞同。至于北京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抱着赢利的目的,以“集资建房”为名来凑热闹则更是可笑。非营利是合作盖楼项目的基本 特点,配套收益和物业自主是这个项目的基本原则,操作透明和自我管理是这个项目的最根本优势,失去了这些,是很危险的 ,而且,也是完全没必要的。比起成熟的大开发商来说,这种小开发商的资金不够,一旦出现问题,那吃亏的肯定是广大老百 姓。因为如果不能得到操作透明、物业自主、配套收益等权益的话,承担这种风险是肯定不划算的。

  时代信报:可这种被称为“重庆模式”的集资建房方式在重庆的确很新鲜,老百姓也很关注这件事情。

  于凌罡:事实上,比重庆更早,北京开发商陈君远先生已经做了,他可是连地都有了,项目也有了。这种商家炒作, 对消费者而言,是不够安全的,我希望消费者眼睛要擦亮一点。一定要看清楚,操作要透明、管理要自主、一定要有配套收益 权和物业自主权,还要坚持资金只能存在自己本人的银行账户内,在可靠的第三方也就是银行或无限连带责任的财务公司,提 供规范的资金监管的前提下,才可以谨慎的参加。另外,不要相信有限责任公司制的财务公司,很容易出问题,有不少国内的 财务公司,注册资本几十万,却做数亿的假账,到时候却只承担注册资本内的有限责任,不少上市公司就是靠这种财务公司欺 骗股民的。

  如果失败

  还会继续努力

  时代信报:那是不是说只有你的合作盖楼项目才是最可靠的,也是最有社会价值的?

  于凌罡:我们首先都是个人参与者,自己出钱盖自己的楼,比如说装修,我前前后后选材到设计都参与了,把握住了 ,就不会被坑。我们在项目中做到透明、管理自主,有物业自主权和配套收益。当然,项目也有可能不成功,一样有风险。

  事实上,每个人加入之前,我们都会告诉他做这件事有时间风险和资金风险,同意参与的人要有心理准备。很可能在 花费大量时间和成百上千的资金后,项目碰上了无法解决的问题,之前的投入就需要大家共同承担。  

  时代信报:如果不成功,这个实验可能宣告失败,别人嗤之以鼻,你的努力也可能没有回报。

  于凌罡:如果失败了,我不会气馁,还会继续努力。我相信形势会越来越好,以后还有的是机会,我还年轻。我做这 件事,虽然考虑到降低房子成本,但最主要是为了证明房产的价值里还应体现“物业自主”和“底商收益”,不论成败,我的 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蓝城不是幻想

  时代信报:在你的网页上看到,我看到除了合作盖楼项目外,你还有一个计划,叫做LineCity蓝城。

  于凌罡:是的,这个计划是由合作盖楼的想法衍生而来。我从1988年就开始设想由一条大运量轨道交通连接若干 居住区和功能区组成的节约型城市,经过十多年的完善,蓝城已经很成熟了,很快就可以得到政府、银行、开发商和住房人的 支持,开始在全国实施了。我想象中的“蓝城”是一条地铁连接若干个居住区和功能区组成的线形城市。它是一种新的经济适 用房的建设模式,由政府规划、业主出资、银行贷款、开发商竞标建设。它可以解决交通问题,节约土地,业主也能自主选择 邻居、房型等,拿到质优价廉的房子。它会成为以后房地产开发的主流。  

  时代信报:你为什么这么坚信它会成为主流?

  于凌罡:实际上,它是由我们自身经济特点必然产生的一种结果,是基于目前中国的资源过度紧张,人口基数大的特 点。而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基数相对来说要小,对合作没有太大的需求。

  时代信报:蓝城就是你的梦?

  于凌罡:是的,我认为城市化是中国惟一的目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化低于世界平 均水平。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7%,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水平为75%,发展中国家为37%,我国只有40.3% ,低于发达国家3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还有很多人的生活不理想。在我的蓝城,2400元/平米这样的低房价,可以给 老百姓解决什么样的生活,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城市,让政府减少多少负担。这个京津地上航线和带状卫星城结合的方案,其 卫星城规划适用于任何地区,当然也包括重庆。10万居民自行解决的72亿资金,里面有45亿用于自己建房,15亿用于 建设商业、服务和体育配套,12亿用于建设配套,产权送给政府,用最少的资金,最有效的方式,提供最好的生活。

  由于资金充裕,这样的社区可以两年内建成,从此不再施工扰民,而且入住之后,政府可以每年得到2亿以上,这样 计算,70万平米配套,每平米月收益最少50元,那就是3500万,政府得一半是1750万,一年就是2亿以上。老百 姓呢,买到300万平米里的每平米房子,一个月可以分6元。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理想的城市规划。

  -对话背景

  于凌罡,1973年生,北京人,本科学历,联想集团工程师,北京首例个人合作买地建房的倡导者和召集人,他提 出并运作北京首例“个人集资合作建房”项目,并认为业主出资合作建房是房产发展新模式。

  在于凌罡的理念中,合作盖楼是一群有民事行为、有购房能力的中国公民,以民主议事的方式集合在一起,自愿签署 共同合作的协议,共同成立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机构,以非赢利方式运作建房项目。以信托方式汇聚资金;通过时常方式,购得 北京城区的地皮,建设一栋带底商(门面、停车库)的跃层住宅楼。共同参与规划,委托专业机构建设;真正享有物业管理服 务自主权,共同分享底商和公共设施收益。为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居住区管理以及经济规范化探索一条新路。

  这不是非法集资,而是有合作者共同出资金从政府划地盖自己的房子。大家的钱不是交给一个管账的,而是交给可靠 的财务公司,于凌罡还有一种新的付账模式,它最大的好处是不出现现金流,用来保证资金安全。这种模式就是“分次定向转 账”制度——他们会在每个月的20日提供当月的开销申请,申请的公示大家随时查阅,完成审核后,通过资金支出办理转账 ,会有专业的财务公司保证支出的合理性。另外还有信托安全,将合作建房资金独立于运作机构。

  房子盖好后,挑房子的顺序按参加合作盖楼者的先后顺序来,房子越好,你要出的钱就会越多。此外,合作盖楼的最 大特点是合作者享有物业管理权和底商收益权,这样就把攥在开发商手里的令箭和利润拿到自己手上。

  “个人集资建房行为没有违反法律。”北京房产律师秦兵认为,消费者自发合作建房是开发商的欺诈营销方式和行为 导致的必然结果,随着消费者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自建住宅必将在中国得到更大发展。据介绍,在美国、欧洲,个人合资建 房的整体比例约占30%左右。

  目前,市场对于个人集资建房持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购房专家舒可心认为,个人集资建房是对目前极不规范的房地 产市场的反抗。社会意义远大于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发展。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